第02版:要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5月19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取得积极进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5月19日   第 02 版)

  本报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叶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情况。

  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国光介绍,国务院决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这次普查的主要目标是:摸清自然灾害风险底数、把握自然灾害风险规律、构建自然灾害风险防治的技术支撑体系。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普查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各地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了普查工作体系。全国所有省、市、县全部成立了由政府领导担任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组建了普查办、专职管理队伍和技术团队,编制了普查实施方案和工作制度,组织技术培训,开展普查试点等。中央层面相关部门也组建了专门组织管理机构和技术团队,加强组织实施和对地方的培训与技术指导。

  二是完成了普查技术规范等制修订工作,形成了普查技术体系。国务院普查办组织各相关部门编制了调查类技术规范48项,评估与区划类技术规范45项,研发“1+10”普查软件系统,“1”是国务院普查办,“10”是参与普查的10个行业部门都研发普查软件,实现了普查软件系统网络互联互通和统一入口登录,形成了分行业和综合性普查数据质检体系,确定了89项上千个指标的数据共享清单和240余项普查评估和区划成果清单。试点“大会战”和全国试点验证完善了普查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等。

  三是探索形成了普查组织实施模式和普查队伍。各地普查办和主要行业部门落实专职人员,组建“行业部门+综合部门+第三方”技术团队,采取集中办公等形式强化普查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形成了适合地方特点的普查组织实施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查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司长陈胜介绍,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明确了应急管理部三项任务,即:重要承灾体调查与评估,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综合减灾能力调查与评估。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于海峰介绍,截至目前,全国部署开展的地质灾害风险普查试点县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为后续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径和组织方法体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曲琦介绍,此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承灾体调查的最大特点,就是空间位置和属性信息的相互结合、相互对应。城乡房屋建筑是总量最大的承灾体,调查数据对于普查的总体成效至关重要。这次普查将首次实现对全国城乡房屋的全面调查,对城乡房屋建筑单体逐栋定点定位,并采集灾害风险属性信息。

  中国气象局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志华介绍,在这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中,气象部门承担了暴雨、干旱、台风、高温、低温、风雹、雪灾、雷电、沙尘暴等9种气象灾害的风险普查工作,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已经取得一些试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