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中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5月07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中文日”架起沟通之桥

中文带来无限可能(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5月07日   第 11 版)

  韩侨娜近照

  日前,为庆祝“联合国中文日”,由中俄人文合作发展中心组织的水墨画大师课在莫斯科成功举办。图为学生在作画。

  日前,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为庆祝“联合国中文日”,举办剪纸体验活动。图为学生在展示作品。

  白雪近照

  2019年,中文体验课上,施雅利(右一)和学生互动。

  李兰心近照

  穆柯近照

  史佳妮(左一)在教学生写毛笔字。

  多年来,“联合国中文日”已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每年围绕“联合国中文日”,世界各地的中文教学机构、相关文化机构等都会举办各类庆祝活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沟通的桥梁。随着世界了解中国的需求高涨以及中文和就业前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文在国际社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

  来自德国的韩侨娜问:“中文是什么?”对海外中文学习者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相同,但他们学习中文的热情是一样的,对中文的认可也是相同的。

  ——编 者

   

  中文是什么?

  韩侨娜 (10岁)

  中文是什么?

  我的德国好友说,是好玩的图案和一幅幅画。

  我的中国好友说,是我们聊天时空中的音符。

  中文是什么?

  姥姥说,学了中文可以和中国小朋友玩。

  爸爸说,学了中文可以给爷爷奶奶当翻译。

  中文是什么?

  妈妈说,学了中文,我才能更好地了解她。

  我说,我喜欢中文,喜欢我的中文老师,喜欢中文学校的同学。

  在中文学校,

  我和同学们一起读课文、识汉字、唱儿歌……

  在中文学校,

  我更加确定,我有一颗中国心。

  (寄自德国)

     

  中文打开了梦想之门

  白 雪

  不知不觉,我在中国留学已4年有余。“中文”作为我的朋友,我们之间有许许多多的故事。

  到中国前,我对中国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但一度对中国电影很是着迷,由此也萌生了到中国读书的想法。2016年9月,我第一次来中国,到坐落在秦皇岛的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读书。在那里我结识了很多中国和外国朋友,还感受到了中国老师的温暖。

  到中国学习之前,我尝试过自学中文,但中文对当时的我而言如“天书”一般。当我在中国开始中文课程的学习之后,发现中文的确有些难学,但并不代表学不会。“想学好中文就要多坚持,多练习。”这是我的第一位中文老师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她告诉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好中文。从老师那儿,我不但学会了语言知识,还懂得了许多道理。老师常给我们讲论语故事,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三思而后行”等,这些故事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正是老师教给我的这些知识慢慢改变了我的性格,让我从害羞的小女孩变成了自信的女大学生,这就是语言的力量,也是中文的魅力所在。学习中文除了能让学习者更了解中国文化之外,还能让学习者有更宽广的视野。

  在中文学习过程中,我爱上了古诗词。记得老师教我的第一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虽然这首诗看起来简单,却描绘出那么绚丽的图景,实在让人赞叹不已。学习古诗不仅仅是我的学习任务,更是一种乐趣。

  在秦皇岛,我度过了美好的3年。那段宝贵的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还让我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更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随着中文和我的联系越来越深,我决定留在中国继续深造。

  幸运的是,我有机会到南开大学继续学习中文。在这里,我发现了更多感兴趣的课程和社团,开始学习京剧和唱中文歌曲。《红娘》是我到南开大学京剧传承基地学的第一段京剧,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坚持下来了。

  我还有幸走进剧场,观摩过我的京剧老师刘佳的演出。当我看到京剧演员们满头大汗的样子,又可爱、又让人心疼,那时我明白了什么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正是那次观摩体验,让我爱上了京剧。

  除了京剧,我还喜欢研究汉字。每当老师讲到汉字的由来及其历史时,我都会被汉字源远流长的历史所打动。老师说,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一个故事。随着我对这些故事的了解,随着我对汉字背后承载的文化的了解,看到汉字时,我想到的不再只是“小方块”,而是把每个汉字都看作是一幅珍贵的作品。其实,我和汉字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相信我和汉字之间的缘分会像汉字的历史一样绵绵不断。

  我和中文的故事还未写完,中文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离不开的美丽语言。作为年轻的文化交流使者,我希望尽己之力,把中文传播到更多的国家,让更多人了解中文和中国,帮助更多人实现“中国梦”。

  (作者系南开大学哈萨克斯坦留学生)

   

  情系中文不分年龄

  施雅利

  2019年9月,我在意大利米兰国立大学开始了国际中文教学之路。

  我至今记得在米兰为学生上的第一节中文课,当满教室的学生求知和好奇的目光落到我身上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在那一刻,我明白了要做一名合格的中意语言文化交流者,并非说一说那么简单。

  去年,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了意大利,但意大利民众的中文学习热情依旧高涨。工作期间,在我任教的3所高中,学生们期待着“语言文化交流夏令营(冬令营)”能够如期举行;米兰国立大学的大一学生也常告诉我,希望能学好中文,如期毕业,到中国找一份理想工作。

  到目前为止,我教的学生从幼童到高中生再到年逾六旬的年长学生,有近500多名,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有一名学生叫维多利亚,她的妈妈告诉我,6岁的维多利亚第一次看到别人写汉字后,回到家就告诉妈妈想学中文。如今,她学习中文已逾8年,前几年主要是靠自学。从前年开始,她在米大孔院接受系统的中文课程学习。让这位妈妈感到欣慰的是,受姐姐的影响,维多利亚的弟弟也开始学习中文。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B2中级中文课上的60多岁学生宝拉。在学习过程中,我常收到她请假的邮件,因为她的身体状况不太好。但让我惊喜且敬佩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她总是第一个进入线上教室。由于身体的原因,她常在课上说不出话来,但还是告诉我,她可以坚持听课,能学多少是多少。

  朱纳是我到米兰后教的第一批学生之一,当时他还是A2中文初级班的学生。我到米兰已近两年,从线下到线上,朱纳一直在米大孔院学习中文,今年升入了中文高级班。有一次上课,他没开摄像头,我问他原因,他告诉我说:“我在餐厅工作,所以只能听,没办法回答问题。”还有一次课上朱纳没开摄像头的原因是他在开车。久而久之,我和朱纳形成了一种默契,如果在课上他没开摄像头,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开车。通常一到家,他会立马打开摄像头,和大家热情地打招呼说:“大家晚上好,我回来了!”从指着汉语拼音认汉字,到现在可以和我用中文聊日常生活,我见证了朱纳中文水平的提升,也为他的坚持学习而感动。

  贾科莫是米兰一所插画学校的负责人,3年前开始和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合作。去年3月,他开始在米兰国立大学A1晚课班学习中文,去年10月,我们在A2晚课班相识。他是一个学习非常主动的学生,除了学习课本里的中文词语外,经常把自己在超市看到的东西拍照发给我,问我用中文怎么说。贾科莫希望尽可能多学中文,等疫情过后回到中国,给同事们一个惊喜。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贾科莫的中文学习刚起步时,学习汉字对他来说非常困难,但现在,他已能认出来一些商店招牌上面的汉字。

  在我任教的近两年时间里,遇到了很多学生,他们不想依靠翻译软件了解中国,也不想从别人嘴里听说中国的故事,都希望自己能把这门语言学好,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

  不仅仅是这几位学员,我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意大利民众情系中文,开启了他们的中文学习之路。

  (作者系意大利米兰国立大学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

   

  有趣的汉字

  李兰心(十一岁)

  我从4岁开始读中文学校,每周六上三节课,雷打不动。7年多的中文学习,让我收获颇丰。去年,我考过了汉语水平考试三级。考试满分是300分,180分是及格线,妈妈跟我开玩笑说,考过及格线,每一分奖励我1欧元,后来我考了292分,妈妈吃了一惊,但还是按照之前的约定给了我奖励。

  大家都说汉字难学,我通过看动画片学会了不少汉字,因为动画片有字幕,我就把自己感兴趣的情节用中文记下来。

  看《梦幻西游》时,我用汉字记下了15位天命之人的名字以及每个人所用的武器,比如逍遥生用扇子,狐美人用鞭子……《万界仙踪》的开头我特别喜欢:“ 一花一世界,所谓凡世,不过仙魔掌中一粒沙尘。”其实我不太懂这句话的意思,不过都一笔一画地写在了本子上。动画片播放得快,我写字相对慢,所以得常按“暂停”,以便能抄下字幕。看了《庆余年》以后,我对中文书里的古诗有了更深的了解。看了《熊出没》以后,我学会了方言,比如我最爱听熊二说:“你说啥……俺不知道。”

  汉字很有趣,不仅仅看着美,还藏着不同的故事。我没上小学时,每年冬天都和妈妈回北京的姥姥家过年。有一年,姥姥带我去地坛庙会,刻了一个红色的福字,印在一张宣纸上。现在我已经上中学了,这个福字还贴在我们家的门上,因为它代表的是祝福、福气。只不过自从我上学以后,就没法儿跟妈妈回北京过年了。

  学好中文并不容易,学习汉字尤其难。有的汉字,我在动画片里认得,可能到了中文课上就想不起来了。但无论挑战有多大,我还是喜欢中文,希望能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看到更美的中文风景。

  (寄自德国)

    

  用语言传递力量

  穆 柯

  我的家乡位于喀麦隆西部,是一座中文之花尚未盛开的小城。3年前,大学本科毕业的那个暑假,我偶然得知一位中文教师从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来到了我的家乡,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中文教学。那时候我对中国并不了解,只知道是喀麦隆亲密的合作伙伴。如今这位伙伴为喀麦隆送来了传播中文的使者,为什么我不把握住这么难得的机会呢?于是,我满怀好奇地尝试去接触这门神奇的语言。

  学习过程中,最让我感到新奇的是中文的声调,因为我的母语里并没有声调,起初我模仿老师的声调很让我头疼了一番。然而我对中文的新鲜感并没有随之消退,反而与日俱增,并且到中国学习的念头在心里悄悄萌发。在这位老师的帮助与鼓励下,我进入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在那里接受了更加系统的中文学习。然而每周6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远远不能满足我的中文学习需求,于是我开始利用网络资源在课下自学。每当遇到问题,我会第一时间寻求老师的帮助,哪怕需要30分钟的车程,也无法阻挡我求知的脚步。在孔子学院学了1年后,我顺利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HSK)三级和初级汉语口语考试,并成功申请到了孔子学院奖学金,到浙江师范大学继续学习。

  我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中国,这里的现代化程度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当时,在我的家乡还看不到高铁的身影,更听不到扫码支付的声音,一时间我竟无法适应如此便捷的生活,是中文帮了我的忙。当我乘坐的飞机降落在上海浦东机场时,靠着自己不错的中文,我顺利地坐上了开往浙江金华的高铁。

  在浙江师范大学,我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老师们对留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学校的疫情防控队伍。受疫情影响,留学生们暂时无法回国,在学校为留学生特地开设的食堂里,我是一名中文切换自如的翻译人员,为留学生们讲解如何绑定学生信息进行扫码支付;在留学生公寓门口,我是一名全副武装的防疫志愿者,细心记录人员流动情况并为他们测量体温;在留学生与学院的信息对接过程中,我是一名无所不知的“小灵通”,随时协助双方进行沟通交流。

  当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时,我真切感受到了学习中文的价值——我不仅在为浙江师范大学服务,也在为中国尽自己的一份力。志愿服务让我感到快乐,通过中文传递自己的力量更让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喀麦隆留学生)

  

  中文课的秘密

  史佳妮

  “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每周我都盼着上中文课这一天,因为这是我最开心的事。”听到学生惟乐的话,我感觉下着小雨的夜晚一下子明媚起来。

  我刚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时候是冬天,这座被誉为“音乐之都”的城市并不因为这个称号而显得多么友好亲切,热闹的圣诞节更是让我这个初到者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是冬天毕竟有过去的时候。

  冬季学期开始,我开始为汉语强化课和零起点初级课的学生上课。说是学生,其实也不太对,他们有的是在校学生,有的工作多年,有的已经退休。当我看到一群年龄不同、母语不同、背景不同的学生坐在一起等待着开启自己的中文学习旅程时,就开始提例行的第一堂课“灵魂问题”——“你为什么学习中文”。

  “我喜欢语言,中文是我要学的第五门外语,而且中文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我很想学习。”“我是大学生,学生物科技,虽然和中文没什么关系,但是我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所以来试试。”“您也看得出来,我年纪比较大,退休后的家庭主妇生活对我来说没那么有意思,所以我想来挑战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让我的思维活跃起来。”“我学建筑设计,明年要去中国留学。”

  虽然大家学习中文的原因不同,但是看到他们一起调整口型、仔细模仿,努力地练习发音和读汉字时,我还是不得不感叹中文课堂是神奇的。神奇在于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为了同一个目的在一起努力,忘了自己是知名教授、家庭主妇,也忘了自己是腼腆青年,一起练习“zh/ch/sh”,一起写着“你/我/他”。青少年学得快,同时不忘给其他学员解释发音要领,更是乐于向大家翻译和解释语法条目。我们是师生,却更像一起合作的团队。我帮着大家搭建属于他们自己的中文大楼,他们提出的疑问也让我不断进步,让我再一次去体会自己母语的特别。

  除了提供中文课程,我工作的学院也是一所以文化活动为特色的学院,每年大大小小几十场活动为当地民众打开了一扇走近中国文化之窗,比如学院开办的“学做中国菜”工作坊就深得大家喜爱。有一次活动,来了一对可爱的老夫妻,看得出两人对中餐文化有着比其他学员更加深入的了解,于是我主动询问他们对活动的建议和看法,谁知却意外地获悉了一段两人和中国结缘的美好故事。

  “亲爱的姑娘,要是说起我们和中国的故事,那你可得耐着性子听了,因为故事开始的时候,恐怕你还没出生呢……”后来我才知道,上世纪80年代初,攻读完医学博士学位的老太太决心到中国了解中医,老先生也随同前往,当年的经历都成了珍贵的记忆。“后来我们又去过几次中国,可以说,我们也是中国变化的见证人,不同年代的中国人带给我们的却是一种相似的感觉,含蓄、谦逊又好客、友好……”

  看着两人说说笑笑,相互品尝自己在烹饪课上的劳动成果,我的心里满是莫名的感动。

  作为一名中文教师,我听到了学员用中文讲的故事,感受到了学员分享的文化差异,感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新发现,正是这些故事让我的中文教学之路充满惊喜。

  我想告诉我的学生惟乐:“谢谢你告诉我关于中文课的秘密,其实,我和你们在一起学习中文的时光,也是我最快乐的时候。”

  (作者系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国际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