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人民出版社将知名大学广获学生赞誉的老师的公开课、选修课结集,出版“名师公开课”系列,书中有意保留老师讲课时的口气和生动的文风,使读者如临现场。吉林大学中文系教授马大勇的《诗词课》,即是系列之一。
马大勇师从前辈学者严迪昌先生,研究清代至民国诗词,出版有《清初庙堂诗歌集群研究》《晚清民国词史稿》《二十世纪诗词史论》等著作,发表古典诗歌研究论文百余篇。他阅读兴趣之强烈,研究涉猎范围之广泛,在我认识的学者中很少见,研究之余他兼擅诗词写作,有多首诗词作品收入《中华教授诗词选》《诗词日历》等书。
有这样才情非凡的作者,才有这样出入古今、纵横不同文类的《诗词课》。
《诗词课》首先是一个开放的课堂,它不用一般科班讲义的框架,正襟危坐地给你讲理论、讲作品,从字词句章讲到取意立象,最后总结主题,分析意境,梳理源流影响,而是用“五个交通”来讲解古今诗词,在广阔的文学史视野中,以若干有趣的人物串联起古今诗坛我们知与不知的许多故事,在纵横捭阖的讲述、剖析中层层剥出四个层次和五个交通(内外、古今、雅俗、情理、知行)的所有面向。深入浅出,情感深挚。
书名虽曰“课”,但读来丝毫不觉乏味枯燥,只觉意长文短。其中随处涉及的文学史、文化史内容,让读者不经意中增长许多学识。相信从马大勇课中进入诗词的朋友,对诗词的理解会是生动而富有情趣,同时又深谙作品的复杂性而善于追问的。
任何一门好的文学课都是如此,让读者在丰富人生经验的同时,理解人性的深度和复杂性,将自然的审美感受上升到知性层面,认识艺术表现背后的原理性内容,从而逐步培养起举一反三的联想能力。
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观念是贵远贱今,以古为尚,而文体日卑、格以代降乃是讲诗词的常谈。大概受鲁迅“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的说法影响,时下各种诗词课读之书也麇集于唐宋诗词,很少涉及到元代以后。马大勇这部《诗词课》却非如此,它涉及的作者从唐宋一直到明清直至现当代,如朱彝尊、黄景仁、沈祖棻、徐志摩、戴望舒、余光中……这些学者和作家的作品记述了他们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比如顾贞观为打动明珠、营救吴兆骞所作《金缕曲·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情感汹涌澎湃,又以“我亦飘零久”压住,之中蕴含着浓郁的历史感和生命感,马大勇认为远超二三流宋词,却长期被高教版的《中国文学史》所忽视。再如导师严迪昌逝世,马大勇沉溺于怀念心境不能自拔,读到过去看过多遍几乎从来没注意过的龚自珍《己亥杂诗》第八十首,忽被击中,感觉道尽心中言。
当然,对我个人来说,阅读这部《诗词课》,最大的感触乃是其中讲到的新世纪网络诗词。这些诗词让我们看到当代文学中尚未进入研究者视野的一面,对于读者全面了解今日的文学生态很有意义。
难得有这种“不薄新诗爱旧诗”的情怀,难得有这样兴趣广泛的学者,更难得有这样研究、写作兼长的作者,才有了难得的这本《诗词课》。看惯了正襟危坐的高头讲章,看多了各种信口开河、随意发挥的说诗说词,再来看看马大勇的《诗词课》,更感觉有学问、有性情,更有性情、学问之外的创作甘苦之谈,真是一门不同流俗的诗词课。
(作者系华南师大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