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春之序曲,是从松花江开江、跑冰排开始的。
太阳的暖意把冰封了近5个月的松花江一点点融化。曾经冰冻三尺的松花江失去了寒冬时的威严,江边的雪不再洁白,而是灰灰的;江心水流处,融化后大小不一的冰块儿缓缓地顺流而下,在漩涡处,冰块儿打着转儿,撞击在一起,迸射起无数晶莹剔透的碎玉,声音清脆如风铃。这些在江水中撒欢儿的冰块儿,被东北人俗称为“跑冰排”。
松花江上冰水交融的美丽景象,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驻足。春风料峭、乍暖还寒时,江边有不少人为江心冰排的不断撞击惊叹。
每年松花江的开江大致都在清明节前后,老辈人还总结出了规律,“清明若在阴历二月,则先清明而开;若在三月,则后清明而开”。2021年清明节是农历二月二十三,所以清明节前,松花江就迎来了开江期,独特的北国风光不亚于钱塘江之潮。
几乎是一夕之间,前一天还冰雪巍然的江面,卡车通行安然无恙,第二天早上,却会隐隐听见隆隆声响,这是江面冰层断裂的声音,也是松花江进入开江期的预告。进入开江期,就不能再从冰面穿行了,因为江面冰层随时可能会坍塌。
开江不是松花江某一天突然间化冰为水,而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直到4月中下旬,才会有一江春水泱泱,浩浩汤汤。今年哈尔滨暖得早,松花江南岸部分区域逐步融化,一块块薄冰排顺流而下,北岸却还有冰,江面被江水和冰雪一分为二,形成一种“半江春水,半江寒冰”的独特风光。江面上飞鸟点点,鸟儿偶尔踏在浮冰上,饶有意趣;岸边,老牛低头饮水,自在逍遥。
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女作家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呼兰区),松花江开江,也曾触动萧红。在散文《又见春天》中,萧红看见冰封的松花江融化,思绪万千。“立在江边,我起了许多幻想:这些冰块流到哪里去?流到海去吧!也怕是到不了海,阳光在半路上就会全数把它们消灭尽……然而它们是走的,幽游一般,也像有生命似的,看起来比人更快活。”
松花江开江有“文开江”和“武开江”的说法。“文开江”指的是江面冰层温柔地逐步融化,没有化尽的浮冰被波浪起伏的江水裹挟着漂向下游,江面上时时有小块儿的冰排撞击,为春天增添了些许美丽的音符;“武开江”很少见,场面十分壮观,原本静谧的江面会突然发出闷雷一样的声响,江上冰面一下子鼓起来,旋即崩裂成无数冰块,冰块一时难以顺水下泻,被涌至岸滩,形成一堵冰坝,俨若冰河之崩溃。“武开江”往往会遇到狂风,在汹涌江水的裹挟下,巨大的冰块撞击在一起,炸雷般轰鸣。在冰山和咆哮江水的拍击下,岸边的船舶、行人、房屋、建筑等瞬间就会被摧毁。
说到松花江开江,就不能不说鲜美的开江鱼,大鳇鱼、鲤鱼、胖头、白鱼、鳌花、鳊花等是最受哈尔滨人喜欢的美味。还有鲫鱼、鲶鱼、狗鱼、黑鱼、嘎牙子、牛尾巴鱼等则一律被称为杂鱼。松花江就是这样丰饶。
据历史记载,自1000多年前开始,每到开江时节,松花江边的人们都要进行祭江大典,表达对母亲河的热爱,也希望江神能够保佑江边居民平安。千百年过去了,每年开江,仍有不少市民来到江边,用双手抚摸开江冰,希望得到江神的庇佑,祛病祈福、驱灾辟邪,求得新一年的平安喜乐。
著名作家迟子建曾说,她最爱哈尔滨的就是,“一条松花江穿城而过,把整个城市带得活了起来”。松花江开江,给沿岸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沿江各地都会举办开江节。仪式上,老渔翁带领渔民们抬上一二百斤的开江头鱼。品尝着鲜美的开江鱼,双手沾一沾刚刚从冰雪融化成的松花江水,一年的花开与吉祥从此刻启幕——哈尔滨的春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