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2月02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甘肃会宁,红军主力会师之地——

汇聚无往不胜的力量(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本报记者 董洪亮 白 龙 李洪兴 王锦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2月02日   第 02 版)

  甘肃会宁,黄土高原之上的“红色坐标”。古城一角,会师楼静静伫立,俯瞰脚下这片浸润着长征精神的大地山川。

  “潮涌三军喜相聚,贺电齐致飞会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和将台堡会师,标志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长征的终点出发,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展开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新画卷。

  如今,驻足会师楼前,高天澄澈,红旗漫卷,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的战马嘶鸣、炮声隆隆。红军会师旧址,会师塔矗立,邓小平同志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镶嵌在塔身正中。

  巍巍纪念塔,犹如长征英雄史诗结尾的巨大惊叹号,也如同一座精神的丰碑,为后人讲述着艰苦卓绝的长征历程,传递着永不磨灭的理想信念。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兵力、装备处于绝对劣势且无后方依靠的状况下,踏上了坚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秋,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1936年5月,中革军委决定以红一方面军的红一、红十五军团和红八十一师、骑兵团等1.3万余人,组成西方野战军西征,以巩固和发展陕甘根据地,扩大红军,争取西北抗日力量的联合。此后,红二、红四方面军进入甘肃。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在即,地点选哪?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解说员杨婷介绍,会宁是陇中重镇和交通枢纽,在会宁会师,既占领了枢纽地区,又掌握了战略主动权。红色会宁,汇聚起中国革命的滚滚铁流。

  电报、步枪、军号、草鞋、印章……走进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革命文物见证着苦难辉煌,记录着感人故事。“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红军会师之际,正值抗日烽火渐起,中国共产党人立足陕甘宁根据地,担负起团结抗日、救亡图存的新使命。因此,会宁会师意义重大。”杨婷说。

  精神的光辉永不灭,信仰的力量永相传。“通过这些实物、图片的展示以及生动的讲解,红军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的画面深刻地印在了我的脑海。”“被红军长征中的伟大精神震撼,被先烈们的豪情壮志感动。”纪念馆留言簿上的话语,折射出革命先辈们坚强意志、伟大理想的感染力,彰显出长征精神穿越时空的影响力。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馆长李俊丰介绍,自2006年10月开馆以来,两万多个团队的党员干部前来会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010年以来,会师旧址接待游客每年都在100万人次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走新的长征路,长征永远在路上。”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会宁,跟随先辈的足印,感受信仰的力量。前来参观的游客们表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才能接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走好每代人的长征路。

  (相关报道见第五、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