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12月22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水盐生态环境要和谐(新时代新步伐)

康跃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12月22日   第 08 版)

  盐渍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一类土壤,全球总面积约143亿亩。中国盐渍土总面积约15亿亩,可开发利用的盐碱地约5亿亩,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对保障中国18亿亩耕地红线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盐碱地生态是地球表层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之一,与人类生活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又有密切关系。

  人类在改良利用盐碱地和防治土壤盐渍化方面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灌排洗盐控盐、土壤改良及填埋客土、台田农作与水产养殖、适应性种植、水稻种植等方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近十多年来,中国盐碱地治理和开发利用在科学研究和实践方面,掀起了又一个高潮,涌现出了微灌水盐调控盐碱地农业与植被建设理论与技术、新型土壤调理剂与目标导向性盐碱地改良技术、耐盐耐碱品种与根区土壤改良水稻种植盐碱地利用技术、耐盐碱与盐生植物适应性种植盐碱地改良利用与植被建设技术、现代排水技术与节水灌溉结合盐碱地改良和复合型盐碱地利用技术等,从理论到技术到实践,都有了很好的创新和发展。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的今天,对盐碱地治理和开发利用有了新要求,特别是在功能、目标和定位比较明确的耕地次生盐渍化防治、盐碱荒地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盐碱化生态系统修复、土地盐碱化预防、特殊盐碱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个方面,都需要有新思路和新方法。笔者建议:

  第一,要强化精准高效灌溉技术的应用。盐碱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部分半湿润地区,普遍存在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而传统方法需要大水洗盐压盐,在造成水资源浪费的同时,排水系统大,排出水量多,大量的排水和排水中含有的盐分、化肥、农药等,会影响河流湖泊(外流区)和区域生态环境(内流区)。

  第二,要精准精量使用外源化学改良材料。外源化学改良材料实际上又增加了一定量的土壤盐分,所以对于作为土壤改良有明显作用的外源化学改良材料,要力求施用精准精量,避免粗放过量使用,造成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三,要加大适应盐碱环境的盐碱地农业发展力度。盐分离子是由地球化学过程尤其岩石风化等过程产生的,盐分离子迁移和土壤盐碱化过程是地球表层的一个物质循环过程,人类不能消灭盐碱地,要与盐共存,适应盐碱地环境,发展优质高效的盐碱地农业,是未来盐碱地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向之一。

  第四,要考虑人与自然和谐和特殊盐碱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盐随水来,盐随水去”,一方面大量含有淋洗盐分和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排水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有些盐碱地尤其盐碱湿地对鸟类等动物非常重要,而且有些盐碱地上的植物和微生物等有特殊的价值,所以“水-盐-农业-生态-环境”和谐非常重要。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