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小龙诞辰80周年这一天,香港邮政推出一套名为“李小龙——武艺传承”的特别邮票,一套六枚的邮票上有李小龙四部电影的剧照和截拳道与哲学的意象。香港振藩截拳道总会会长陆地对“李小龙是武术家、演员和哲人”的说法“深以为然”。他说,李小龙“融哲于武”,以独到的“阴阳一元论”成就了自创的截拳道。
20世纪60年代,李小龙赴美读书期间在西雅图开办了自己第一所武馆,名字是“振藩国术馆”。“振藩”是李小龙的本名,寓意“唤醒和震撼外邦”。彼时,李小龙在信中谈到开办武馆的缘由,其中一条就是“希望让全世界了解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渐渐地,李小龙创立发展了截拳道。“截拳道与传统武术在理论内涵和动作招式、发力方式等方面都是反其道行之。”陆地说,传统武术是扎稳马步后,将力量由腰通过脊柱发送到手上,而截拳道则是手先发力,再带动腰,带动马步。
李小龙曾说:“截拳道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中国武术!一个没有门派之分,反对让武术流于形式,从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的中国武术。”后来,李小龙写了篇名为《从传统武术中解放你自己》的文章,收录在了他写的《生活的艺术家》一书中。
李小龙把他的武学与哲学概括为“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将它印在了名片上,挂在了美国的“振藩国术馆”里。如今,这12个字也印在了陆地的名片上,挂在了他于2000年在香港创办的“振藩国术馆”里。
“我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这是李小龙电影中的一句名台词。其实李小龙读书可不少,酷爱读书的他藏书颇丰,大学时修读过哲学的李小龙更是“融哲于武”。
在香港生活的18年里,李小龙参演了23部电影。早年,李小龙在美国也曾得到好莱坞邀约,参演一些角色,但李小龙认为这些角色不适合他,因为作为黄皮肤的中国人不可能成为白种人的偶像,更不能振奋起同胞们的情绪,他决定回到香港“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尽一份责任”。
回港后,李小龙陆续在20世纪70年代初担纲主角拍摄了《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等影片,以中国人不可欺侮的民族宣言、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引发了华人世界的共鸣,更掀起了全世界范围的“功夫热”,改变了中国人在西方人眼中“孱弱”“落后”的陈旧形象。
飞脚踢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告示牌、大声喊出“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陆地曾在戏院为李小龙主演的电影《精武门》热血沸腾。李小龙之所以自美返港拍戏,正是因为感受到了白人世界的歧视和不公。自始至终,李小龙都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肯定自己练的是中国功夫,而他电影中表现出的也都是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事实上,李小龙的其他几部影片也都反映了同一个主题——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绝不低头,打斗只是这种精神的表现形式。
在李小龙诞辰80周年的今天,全世界都在纪念他:美国标准收藏公司发行一套全新修复的李小龙电影蓝光纪念合集;天津人民出版社、后浪出版公司联合推出李小龙诞辰80周年纪念版《李小龙信札:功夫、表演和生命》;香港文化博物馆延长“武·艺·人生——李小龙”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