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不期而至的秋雨,洒向嘉陵江边的南充城,染绿了城中那一池秋水——北湖。
一圈镂空的铁栅栏,一面灰墙青瓦的廊檐,合围成北湖的骨脉,如龙蛇般游走在南充城的中心。据《南充市北湖公园志》载:北湖在汉代叫“鱼池”,明代被称为“北湖”,民国又改称为“莲池”。新中国成立后,北湖公园历经了五次兴建,始成南充市中心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已然金秋,浅水岸的睡莲婷婷袅袅,含苞待放。那紫色的花尖儿被莹洁的雨珠儿包裹,微风细雨中,透出彻骨的冰洁与格调。沐雨湖畔,一爿青石遥对,“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亭前所挂的这副对联,出自南宋大诗人陆游之手。想当年他只身前往汉中赴任,途经果州(南充别称)时写下这一首词,心中是何等的孤寂和苍凉,而报国的心境又是何等的豪迈和雄壮。半亭外,一丛芭蕉绿,一桥是相思,似乎一转身,就可以与他撞个满怀。
一如嘉陵江奔腾不息的江水,果州诗书传家国,最是嘉湖书院韵致深。一面是写着孝悌忠义的画廊,一面是雕有梅兰竹菊的窗棂,推开嘉湖书院的大门,就仿佛走进了北湖的心脏。一张画纸,一页书签……南充的历史和现实仿佛于此交融。而那些尘埃落尽的石刻雕塑之美,也似乎被绵绵秋雨所涤荡,发出灿烂的光芒。
这四尊雕像此前为整座浮雕,位于公园入口处,后整体迁移到嘉湖书院前。他们分别是南充父子宰相陈以勤、陈于陛,史书双绝黄辉以及嘉靖八才子之一任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秦宫汉阙;小院春来燕,唤起一帘风月,看溪边绿树,树边红雨,此中有舜日尧天。”书院外的这副长联,袒露着南充的心迹。
褪去岁月的沧桑,今天的北湖公园卓然而立。绿洲和浮翠岛两两相依,鸟岛独在湖中,三个小岛相望相守,平添了一份超然洒脱的气质。
伫立绿洲岛上眺望:园子里草坪一片接着一片,绿意盎然;金盏菊一朵连着一朵,花开正艳;而玫瑰花正露出娇羞的神色,在湖岸边踯躅徘徊。岸边,桂花树正把最后一缕馨香留给大地;苔草也长出了嫩嫩的芽尖,仿佛在向秋天呐喊;而湖里,那些游来游去的鱼儿,似乎总想着要浮出水面,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秋雨入湖,水质清澈,倒映着远山近水,也映照着城市的过往和曾经。它曾经是一片荒地、一片水田,又或者是一个池塘……而现在,水草在浅滩绿油油地招摇,充满着诗情画意,储蓄着人们无限的想象和愿望:多么想要撑一根长篙,向湖水更深处漫溯!
湖中的鸟岛在保留原始生态的基础上,增加了些花木,这里应该是鸟儿们的天堂。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胡杰通过十多年的跟踪观察发现:每年入冬前后,候鸟便飞越秦岭,千里迢迢来到嘉陵江南充段“做客”。红嘴鸥、大白鹭、普通鸬鹚、白骨顶以及各种野鸭等20多种冬季迁徙水鸟,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才陆续离去。
嘉陵江流经的南北走向,成为候鸟越冬的绝佳迁徙路线。嘉陵江水质优良,沿江梯级水电站使水流放缓,这些都给候鸟越冬带来了便利条件,也成就了嘉陵江南充段候鸟翩飞的壮美景象。只要天气放晴,在明亮的阳光下,它们就会群集起来,在碧蓝的江水上浅翔、追逐、嬉戏,为冬天的果城带来一抹亮色,也给这个城市带来勃勃生机。
秋雨落在花木上、水草中,我看到了生命的跳动,也仿佛看见一个清秀的女子,撑着油纸伞,缓缓朝我走来,重拾了我们想要的乡情、乡恋……那一瞬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才是金秋北湖最美丽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