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月圆,人间团圆。有中国人的地方,八月十五的月亮格外圆。对于港澳台同胞来说,中秋当然也是个大节日。秋天的丰收、月亮的圆满、月光朦胧的意境,满足中国人的生活和审美追求。这不,中秋未到,月饼、赏月、烟花、舞火龙、文旦、烤肉等话题早就热起来了。
不同的社会民俗,反映出港澳台地区不同的地域特色。相同的团圆期盼,则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基因血脉和文化传承。中秋将至,港澳台同胞用不同的方式赏月抒怀,祈求幸福。
团 圆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团圆的民族,几乎所有民俗文化的节日、传说、故事、仪典,大都寓意对团圆的美好向往,而中秋圆月,更是将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台湾民众对月亮崇拜至极,习称其为“月娘妈”。中秋之夜,人们要在月光照泻到的阳台、庭院摆上桌几,陈上各式月饼、时令水果等敬奉“月娘妈”,以表达对月亮造福人类的感恩,并沐受“月娘妈”的祥辉。
岛内赏月佳地,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大名鼎鼎的日月潭。据说每当夕阳西下、新月东升之际,日光月影便会相映成趣,尤其在中秋之夜,明月高悬天空,映入潭内形成日月双影,清晰如画,幽美无与伦比。
浪漫的香港维多利亚港湾,则呈现一番不同美景。中秋之夜,周边高楼灯光多配合天上明月而降低亮度,港湾更显静谧优美。夜深时分,人潮渐渐散去,却有人仍在港湾旁流连忘返,随意躺下赏月,享受海风轻拂。
无论身处何方,抬头仰望,都可见天上美丽的月辉如泻,盈盈圆满,她不分天涯海角,抚慰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田。
平 安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最富特色的传统习俗,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3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
火龙长近70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长寿香。盛会之夜,大街小巷里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鼓音下欢腾起舞,共同祈求健康与繁荣。舞毕,火龙身上的线香将分派给围观者,据说取得线香的人会交好运。
澳门的中秋之夜则被玉兔彩灯点亮,温馨美丽。据传,兔仔灯民俗兴于唐朝,人们把兔子视为吉祥之物,兔仔灯所照之处,就意味着把吉祥和好运送到了那儿,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今年难得国庆与中秋同日,澳门将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包括大型民族舞剧《醒·狮》,邀请名家于澳门音乐节上演绎琵琶作品《春江花月夜》、古筝名曲《渔舟唱晚》等,与市民游客喜迎国庆、共度中秋。
“中秋白露味甜香。”在台湾,吃柚子已成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时恰逢柚子果熟,又有“佑子”谐音,蕴意吉祥,闽台地区都爱借此讨个好彩头。中秋节吃柚子,可不能简单一剖两半了事,柚子皮要剥成花瓣一样的形状,给小朋友做成帽子,因为要“佑子”嘛。手巧的人还会在柚子皮上作画,或是把柚子做成吉祥可爱的造型,祈盼阖家幸福平安。
除了吃柚子,台湾民众中秋还爱吃烤肉。月饼、烤肉、柚子被称为台湾“中秋三宝”。不过近年来,放天灯也逐渐成为岛内民众祈福的形式之一。原本只能在每年元宵节看到的平溪天灯节温暖景象,这两年在中秋节也能看得到。灯光熄灭,屏住呼吸,一声令下,上百盏写满祝福的月亮天灯,冉冉升起,集体飞向天空,祈求平安幸福。
和 美
一场意外的疫情,给今年中秋带来了很多变化。香港刚刚摆脱第三波疫情,这其中少不了内地支援队的贡献。“感恩有您!”是日前香港市民在欢送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时打出的横幅。
在欢送仪式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向内地支援队总领队李大川颁授写有“不辞劳苦援港抗疫”字样的纪念银碟,在赠送队员的纪念品中,贴心地准备了香港生产的月饼和明信片。既是表达感恩,也是期盼家国昌顺、和和美美。
本地疫情清零超过4个月的澳门将全面重启旅业,本周恢复办理内地居民赴澳签注。由中秋节打头的“十一国庆黄金周”,成为旅游业界翘首以待的一道曙光。为迎接这个长达八日的小长假,澳门业界紧锣密鼓做足准备,希望届时丁旺财旺,让澳门重现生机。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这是海峡两岸词曲作家共同创作的一首歌曲,游子怀念故乡,语言质朴、真挚、感人。今年受疫情影响,海峡两岸则是“视频这边一个月亮,视频那边一个月亮。”台湾民众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和大陆乡亲同庆中秋。
日前,以“两岸客家亲中华心连心”为主题的2020年海峡客家中秋文艺晚会在两岸同时上演,300多位客家乡亲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联袂演出。
当客家童谣《月光光》响起,乡情亲情在海峡两岸浓聚,两岸亲人盼望祖国和谐统一的美好心愿,眷念祖国的无限深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在节目中有拜月仪式,希望人团圆,相亲相爱,心连心。”一名晚会演职人员动情地说。
(未标注图片均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