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台港澳周末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8月08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为推进大湾区创新合作建言献策(声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8月08日   第 04 版)

  全国政协日前在京召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专题协商会,本次专题协商会采取现场会议和视频会议相结合的方式举行,100余位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等参加会议,40多位委员和部分专家在会上发言。以下为发言摘编: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粤港澳三地肩负使命、主动作为,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稳步推进,重大合作创新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创新要素跨境流通更加便利,创新合作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扎实起步。同时,大湾区创新合作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针对存在问题,我们应进一步优化“一走廊、一中心、三枢纽、多平台”大湾区创新合作空间布局;推进大湾区创新链产业链衔接;以规则衔接推动创新要素跨境便捷高效流动;完善大湾区创新合作配套政策;大力支持大湾区青年“双创”活动。

  ——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朱小丹

  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作,引导支持他们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对于推动“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具有特殊意义。为此我建议:整合粤港澳三地资金资源,共同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普教育中心,示范带动大湾区各地更加重视全民科普教育投入和科技人才培养;更好发挥各级各类“众创空间”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港澳科研资源—众创空间—内地生产企业”顺畅紧密联结,引领更多优秀港澳青年来粤创新创业;不断优化港澳青年在粤创新创业政策环境,进一步降低人才政策门槛,扩大政策受益范围,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管理办法(试行)》并适时组织开展招聘活动。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

  提升深圳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建共管水平,高质量推进粤港创新合作的实践价值和示范意义重大。为此我建议:加大创新要素跨境便利流动试点示范力度,以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为基础,探索设立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国家级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特别合作区,由中央综合授权,在区内开展“一揽子”政策试点,为实施更高水平的开放政策、推动全方位跨境融合开展压力测试;提升重大科创平台和大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采取“1+3”模式(香港1平方公里、深圳配套3平方公里),突破落马洲河套地区的土地局限,在区内共同设立科技创新管理机构,不断提高共建共享水平。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