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悦读空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7月23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再走长征路

□ 陈 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7月23日   第 07 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一条永恒的哲学之路、生命之路、使命之路、开拓前进之路。

  对每个时代的奋斗者来说,长征,都是一条可以汲取前行动力的“心路”。

  201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海外版组织“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在做新的寻访和发现的同时,切身体验了新时代人们心中那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开拓前进之路。记者们跋山涉水,走村入户,行程1.6万多公里,足迹遍布红军长征经过的13个省区市,写出近20篇通讯报道。如今,他们在这条“心路”上的寻访、发现和体验,被结集为《再走长征路》(人民出版社)呈现给读者。

  《再走长征路》结合新时代的视野和思考,努力去讲好长征路上的“中国故事”。讲中国故事,要讲得客观,讲得具体,讲得有事实有道理有感情。这样的“中国故事”,所承载的不只是长征精神,还可以让没有亲身经历的人,触摸到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体温”,体会到当代中国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象。

  讲中国故事,讲长征故事,有益于启发今天的人们如何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拥有一颗必信之心。任何伟大的远征,都是在执著的理想信念感召下前行的。过去经历的是生死存亡的考验,今天面临的是“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如果没有一颗必信之心,自然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精气神,就经不起考验。

  坚持一种必护之理。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修正错误实现蜕变,从此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今天,走好新的长征路,必护之理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锻造一支必胜之师。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所谓必胜之师,就是有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队伍。

  走好一条必由之路。长征客观上是红军被迫离开南方根据地远征,主观上是北上抗日、创建重新出发的大本营。长征途中,这种主观上的目的感越来越自觉,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坚定。

  为此,中央红军根据战争形势的变化,对战略转移方向进行了多次调整,有7次说,有10次说,还有13次说。今天看来,调整转变战略方向似乎是情非得已,并不那么了不起。但在当时“左”倾教条主义统治的政治生态中,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危急关头,敢不敢、能不能寻找新的战略路线,成为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当务之急。

  一旦确立北上“落脚陕北”的前进道路,党和红军就坚定不移沿此方向前进。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其结果是毛泽东说的,“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

  这个实例,印证了道路决定前途命运的论断。在今天,就是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并且被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所证明。

  (作者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