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秋卖扫帚
本报记者 王 丹
说起张家秋,在江西宜春袁州区天台镇很有名气——人们叫他“扫帚大哥”。光去年扫帚就卖了12万多把。
这些年,靠着卖扫帚,张家秋不仅自家脱了贫,还办起了加工厂,解决了20多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今年,原本想大干一场,房子都租好了。可是摊上了疫情,前4个月只卖出1万多把。张家秋拄着双拐围着一仓库扫帚直转悠:“要是再卖不出去,大伙吃饭可就成了问题。”
天台镇扶贫挂点干部孔令辉闻知,把张家秋拉进一个“环卫一体化外包公司供需群”,并发动大家可着劲儿替老张吆喝。
还真管用:“老张,项目上需要大扫把,你先发过来1400条!”“兄弟,小扫帚再发给我500把!”……订购单雪片般飞来,老张从“愁得转圈圈”变成了“忙得转圈圈”。
“6月份下单量,光竹枝扫把就有5000把,月销售额3万余元!”张家秋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花要锁卖西瓜
本报记者 叶晓楠
瓜农花要锁没有想到:今年地里的西瓜已全卖完了,一个也没剩。
花要锁是河南省宜阳县香鹿山镇上韩村村民。对瓜农来说,不怕种瓜苦,就怕卖瓜累。过去,一到瓜熟,天麻麻亮老花就轰隆隆开上拖拉机去洛阳,找个马路边,支摊儿卖瓜。一边卖一边四处踅摸,看看有没有城管过来。
今年,情况不一样了,西瓜成熟前十来天,洛阳市城市管理局就给周边瓜农发通知:每家发个瓜农身份二维码,每户安排一位联络员,在市郊提供拖拉机停车中转点——这个中转点,既方便瓜农运瓜,也避免了拖拉机随意停放阻塞交通。
端午前一天下午,老花把瓜装好,告诉联络员小吕,想第二天去卖瓜。按照约定,老花两口子把拖拉机开到中转点。工作人员刷二维码确认身份后,帮着老花把瓜卸到爱心车上,转运到指定摊位。
老花的摊位,被安排在白马寺医院附近的市场里。天气热,城管队员还帮老花支了把遮阳伞。下午6点多,1000多斤瓜全卖光了。
卖完瓜,天还早,两口子在洛阳城里舒舒坦坦吃了一顿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