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6月22日 星期一

到黄埔去(行天下)

蒋子龙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6月22日   第 12 版)

  蒋子龙
  郭红松绘

  黄埔村一角。
  图片来自百度

  图为黄埔区广州科学城。
  李剑锋摄

  一

  “到黄埔去”——是一百多年前流行的一句口号。

  是谁第一个喊出来的不得而知,或许就是发自社会的“时代强音”。但第一个响应并身体力行的人是孙中山,他这一去,首先创立黄埔军校,继而“北伐”“东征”……“平冈之石齿齿兮,黄埔之水淙淙;屹丰碑以万世兮,将以垂纪于无穷”。其校门上的楹联至今振聋发聩:“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于是,黄埔军校不仅成为闻名世界的“将帅摇篮”,还吸引了众多仁人志士。广东也成为“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

  为什么是黄埔?黄埔位于珠江东西两翼的交汇处,是保护广州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晚清重臣张之洞总督两广时,曾在此修建了较为完备的军事设施,这也是孙中山选择在这儿建军校的一个原因。一千多年前,作为“古港”“良港”的黄埔,曾以桨声帆影连接起中国和世界,见证了古时“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

  明万历二十六年,朝廷在黄埔港修建了海鳖塔:“九级浮图,屹峙海中,壮广形胜……”明代中期,海禁有所松动,朝廷颁令:“宁波通日本,泉州通琉球,广州通占城、暹罗、西洋诸国”。到清乾隆二十二年,政府下令关闭福建、浙江的所有海关,规定广州为“夷人贸易唯一之商埠”,而且夷商来粤,“市舶皆聚于黄埔”。

  如此,黄埔港竟维持了近百年的“一口通商”的辉煌,并开启了中美通航的历史。著名的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历时188天,从纽约到达黄埔港。1785年5月11日,“中国皇后号”满载丝绸、牙雕、漆器等中国货物回到纽约,被众人采购一空。当此船将第二次远航中国时,收到了美国总统华盛顿的订单,要为他的夫人采购“中国白色大瓷盘、白色小瓷碗和好看的薄棉布……”“中国皇后号”一个来回,虽历时一年多,“其利润却高达1500%”。当时在美国,“广州是成功与繁荣的代名词,令没有到过中国的人艳羡不已,在美国23个州里,都有不少城镇或乡村以广州(Canton)命名。”

  一时间,“到黄埔去”——似乎成了一句国际流行语。

  二

  100多年过去,黄埔依旧是流行的代名词。

  1984年,作为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广州开发区在黄埔诞生,处于珠江三角洲的核心位置。这很快便成就了一个佳话:“流行”的本质是短暂,流动、流过、像一阵风,刮过去就完了。然而,“到黄埔去”,流行了一个多世纪,于今竟又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势头愈加强劲,内涵愈加深广,也更具号召力。

  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的院士、各地科技领军人物以及企业精英,陆陆续续到黄埔来了,开始是一个个,后来是几个、几十个、几百个,一批批……他们中有许多人放弃海外优厚的待遇,来到黄埔重新组建科研团队或创业。第一个落户黄埔的海外学人是王文明,在伦敦完成博士学位的他,利用回国探亲的机会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几个珠三角城市走了一遭,受到震撼,也得到启发,随之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蜂窝纸芯生产项目。1995年,王文明在黄埔创建“荷力胜(广州)蜂窝制品有限公司”。目前,荷力胜的产品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建筑、交通等领域。

  另一位是分析化学和应用物理学博士周振,他先后任职于德国、美国的质谱仪器研究部门,全职回到黄埔创立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什么是质谱仪?只在这一个领域就先后诞生了数位诺贝尔奖得主,可见其地位的重要。10年来,禾信公司制造出了第三台质谱仪,“打破了发达国家的封禁,在核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可用于大气层的实时在线监测。“一秒钟可以检测到空气中几百种污染物质及其源头,目前全国有100多个城市在应用”。

  “自遇一何高,独立迥无双”,黄埔的广州开发区,给自己设定的功能就是“创新枢纽的主引擎”。黄埔发力,就是集中在“卡脖子的关键领域”。

  三

  美国凯普无线通讯公司高级研究员、技术总监贾鹏程到黄埔来了,创立广州程星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答案式搜索引擎的主要发明者石忠民也回来了,创立了广州索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主持国家和省市区多项科技项目的研发与产业化。

  密苏里大学终身教授兼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实验室主任、无人驾驶研发和应用的先导者韩旭,2017年4月在美国硅谷创建文远知行WeRide智能出行公司,但他却将全球总部设在广州黄埔,并成立了国内第一支可运营的无人车队。笔者有幸乘坐过无人驾驶出租车,就在黄埔,车内荧屏清晰显示着车外环境的变化,准确及时,变道、超车、让路似乎比人类驾驶更精准。

  1994年,在柏林自由大学攻读医学博士的尹良红发现,在德国购买一台血液透析机的价格仅是国内同类型进口机的1/10。后来,她组建团队,从零部件做起,经历一次次失败,画了8000多张图纸,终于制造出中国第一台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血液透析机。中国也成为继德国、日本、意大利、瑞典外第五个掌握此类技术的国家。

  熙熙浩浩,卓卓一时,在30多年的时间里,广州开发区吸引了3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曾是“古港”“良港”的黄埔,正在成为现代“国际人才港”。

  《人才学通论》上讲,经济结构的升级,本质上是技术结构的升级,而技术结构的升级又取决于人才结构的升级。众多奇思峥嵘、超轶绝伦之辈来到黄埔,创造出许多科研奇迹,也带来了神话般的经济效果,建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及生物制药三大产业集群。广州开发区从1984年的2万元起家,发展为2017年全国首家财税总收入超千亿的效益之区。此外还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保护、上市企业总数在全国219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中均排名第一”。

  于是,“到黄埔去”的口号,有了新的注释:“创新到黄埔,创业到黄埔,创造到黄埔”。前贤有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看见什么样的世界,不相信世界的美好,就不可能拥有美好的世界。古老而年轻的黄埔,休休有容,俊采星驰,正一派大千气象。

  (蒋子龙,中国改革文学的开拓者,以1979年的《乔厂长上任记》、1980年的《一个工厂的秘书日记》、1982年的《百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以1980年的《开拓者》、1981年的《赤橙黄绿青蓝紫》、1984年的《燕赵悲歌》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著有长篇小说《蛇神》《子午流注》《人气》《空洞》《农民帝国》等。曾任天津作家协会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到黄埔去(行天下)
网红景点需货真价实(旅游漫笔)
食在旅途
草堂之夏
责编:何欣禹 邮箱:hwbrmr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