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天津科技大学大二学生萨吉交给我的母亲节作业是朗诵《游子吟》。“每次我到中国读书时,妈妈和弟弟都会送我到机场,目送我离去又等着我回来。”萨吉认为这首诗最能代表她离别的心境。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母亲节专题课程无法在线下课堂开展,我便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份线上作业——
顶楼平台上的中文课
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的一座公寓顶楼平台上,7个孩子正一边默记着我所教授的中文表达——“妈妈,节日快乐”,一边跟着娜莎老师绘画。这群平均年龄不到8岁的新学生打算用“祝福+绘画”的形式为母亲送上祝福。
这群孩子并不是我的学生,而是和我住在同一所公寓的邻居。因疫情期间限制外出,我所居住公寓内的邻居便开始互帮互助,还帮中国老师订购生活必需品。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有感于邻居的暖心之举,我也会送给孩子们一些从中国带来的小礼物。
当年仅5岁的小山从父母口中得知我是中文老师时,便请求让我帮他取一个中文名字并教他几句简单的中文。我刚教会小山,站在一旁的哥哥大山也提出了同样的愿望,还不到一天时间,公寓的不少孩子都嚷嚷着要学中文。父母们被孩子吵得没办法便来征询我的意见,基于安全考虑,我在答应教授中文的同时,也定了一些规则,比如每次授课不超过半小时,教学地点选在空气流通的顶楼平台,课前课后实行消毒等。
在收到我布置的母亲节作业后,孩子们请来了公寓里画画最好的娜莎当“美术老师”,用小小画笔勾勒出伟大的母爱,再配上我教他们的中文节日祝福。在一声声稚气十足的“妈妈,节日快乐”中,我看到了汉语之花的盛开,也见证了中文的魅力。
关于母亲的成语故事
“因为妈妈,我才可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我小时候住在一个十分偏远的乡村,妈妈为了让我得到更好的教育,不顾家人反对,把家搬到了大城市,这样我才有机会学习中文和英文。这是属于我和妈妈的‘孟母三迁’故事。”汉语水平三级(HSK3)课程学生林莎妮动情地向我介绍道。
她用中文说出自己对母亲的爱,并告诉我说:“如果没有妈妈在身边,我觉得这个世界就好像不存在了。她是天底下最棒的母亲,尽管我永远无法报答她为我做的一切,但我希望能成为让她骄傲的女儿。”
隔着屏幕,我感受到了她们母女间的爱在血脉中流淌;隔着历史,我也体会到了中华典故在海外学中文的学子身上的暖心诠释。
林莎妮是一个非常刻苦好学且懂礼貌的学生,因为HSK3级需要书写一些常用汉字,很多习惯于写拼音的学生都产生了畏难情绪,而林莎妮却一直坚持。我要求在作业本抄写3遍中文,她就会先在草稿纸上练习很多次,确保书写正确无误,再誊写到作业本上,每次翻开她的作业无一不是字迹清晰、干净整洁。
每次上完课,林莎妮都会等老师离开后再起身;当长辈和她说话时,她也会主动起立并保持微笑。她常说的一句话是:“老师,如果您有任何困难,请第一时间告诉我。因为能帮到您是我的荣幸。”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无论身在何方,孩子是父母的牵挂,父母是孩子的依恋,中文中关于母亲的故事如同印度洋上的浪花采撷不尽,又如赤道上空的太阳温暖人心。
(作者系斯里兰卡兰比尼中学孔子课堂汉语教师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