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5月26日 星期二

向海图强 决胜深蓝

青岛蓝谷:打造国家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5月26日   第 12 版)

  2011年,青岛作出全力打造“中国蓝色硅谷”、建设蓝色经济领军城市的战略部署。2012年,青岛蓝谷发展规划获得国家五部委联合批复,正式进入国家战略层面,并将蓝谷定位于打造以海洋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研发及高科技产业集聚区。

  青岛蓝谷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世界眼光谋划蓝谷总体目标和功能定位,以国际标准提升蓝谷建设水平和发展水平,发挥本土优势、凝聚各方资源,努力将青岛蓝谷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海洋成果孵化和交易中心、海洋新兴产业培训中心、蓝色教育文化和人才聚集中心、蓝色旅游和健康养生中心”,逐步构建高端研发机构并成为高端人才的集聚地。在这里,海洋产业百花齐放、科技成果不断涌现、金融资本要素活跃。特别是2019年青岛实施功能区改革后,青岛蓝谷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2020年5月6日,在青岛举行的经略海洋攻势推进情况质询会议上,青岛锁定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新目标,这意味着对青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中国海洋“科创大脑”的蓝谷,海洋发展的殷切期盼汇聚鳌山湾畔,“世界蓝谷”的蓝图已然徐徐铺开。

  

  肩负海洋强国使命,抢抓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建设海洋强国指明了方向。其中,海洋科技创新是推动海洋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青岛围绕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新目标,2020年将深耕海洋“双招双引”、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实现经济规模和投入增速的跃升。而历经8年发展的青岛蓝谷,恰好处在海洋发展的主阵地。

  雄厚基础为核,海洋科研成绩斐然

  目前,拥有一大批海洋科研机构的青岛蓝谷,已逐渐成为全国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东亚海蓝色知识与技术平台,并获批山东省首批省级区域创新中心建设试点区域,成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2018年以来,肩负助推海洋强国使命的青岛蓝谷更是深度融合国家、省、市各级战略,以高标准谋划发展蓝图,建设步伐不断提速。

  如今,这里已经汇集23家重大科研平台、23家全国著名大学校区和研究院,汇集院士、国家“万人计划”专家、“泰山”系列人才等各类高端人才6000余名。更是拥有海洋科技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产出了“海燕”万米级水下滑翔机、载人深潜器“蛟龙号”、可燃冰开采、温差能发电等一批原创性、战略性、集成性成果。

  其中,“海燕-L”长航程水下滑翔机无故障运行141天,续航里程3619.6公里,刷新了国产水下滑翔机连续工作时间最长和续航里程最远纪录;海检集团主持编制的国家标准《海洋工程装备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要求》(GB/T37582-2019)正式发布,填补了国内以海洋工程装备腐蚀控制工程生命周期为对象的综合性应用指导标准的空白;中船重工725所深海腐蚀试验深度从表层海水延伸至深海3000米以下,为深海装备设计选材、使用维护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在近期基于北斗卫星成功实现了6000米深海全水深大容量数据实时传输,率先解决了深海潜标数据回传问题,使我国在全球海洋定点实时观测的能力居于世界前列。

  锐意革新,企业人才集聚激活蓝谷活力

  2019年10月25日,青岛正式启动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这让青岛蓝谷扬起了深化改革的风帆。随后,青岛蓝谷按照“小管委+大公司”的理念,内设机构由13个精简到8个,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从43.7%提升至64.8%。干部队伍不断优化。构筑了“6+8+3”(6指6个产业事业部,信息产业、海洋生物产业、海洋技术装备产业、众创服务产业、高端服务产业、金融产业。8指8个局内部部门,综合部、党群工作部、经济发展和投资促进部、财政金融审计部、科技创新部、规划建设部、公共服务部、纪检监察机构。3指协同办、鳌山卫街道、温泉街道)的协同作战体系,建立了蓝谷与即墨区协同融合发展机制,出台了人才、产业、金融等一揽子政策。

  青岛蓝谷不断完善的营商环境与宜居环境,已经对各类企业和人才形成了较强的吸附能力与集聚能力。总投资229.3亿元的碧桂园海洋医药科技园、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东区、华录山东总部基地等9个市级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引进斯坦福青岛研究院、OceanWe国际海洋创新工坊、国信蓝谷孵化园等一批众创服务项目,辅之以240万平方米的孵化空间,构建起从“众创空间”到“孵化器”再到“专业产业园区”完整的孵化服务链条。

  人才之于区域,是释放区域发展潜力的关键,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第一资源。截至2019年底,青岛蓝谷常住人口相较于2018年增长约8.8%,25—34岁人才占比最高,达32.2%。区域发展活力十足、优势明显。

  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青岛蓝谷管理局不等不靠、主动出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举措,通过实施住房保障、人才激励、产业提升、科教产融合发展、金融支持5大工程,对全年人才工作提前谋篇布局、创新实践,实现人才招引不松劲、项目落地不断档。

  2020年青岛蓝谷开工建设鲁商健康城、蓝色科技港、新民社区等人才公寓项目,共计26.3万平方米。其中,蓝色科技港项目将集中建设12万平方米,提供人才公寓1000余套。

  2020年,青岛蓝谷聚焦“双招双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全力做好“世界蓝谷”这篇大文章。

  以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蓝谷”

  2020年,是青岛蓝谷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发展的特殊之年,更是蓝谷改革后将体制机制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效能的开局之年。青岛蓝谷提出“力争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人才等关键指标增幅不低于30%”的目标。

  纵观一季度,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情况下,青岛蓝谷实现“双招双引”开门红——新签约总投资212亿元的重点项目49个,新增市场主体近300家;涉海类项目达到37个,其中投资过20亿元项目4个、过亿元项目15个,项目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

  同时,作为中国的“海洋科创大脑”,牢记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使命的青岛蓝谷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持续落实项目分工责任制,继续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加大力度开展“双招双引”,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等。

  此外,青岛蓝谷注重与科研院所携手共进、协同创新,通过深化法定机构改革,将重点科研院所、高校等纳入理事会,共同决策蓝谷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事项;与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深化合作的同时,借助2029年世界海洋观测大会的号召力,汇聚全球资源,共同打造“世界蓝谷”;与山东大学成立科教产融合发展对接专班,推动校地协同发展;联合36家青岛市涉海科研院所、重点平台、龙头企业成立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孵化能力;推动海洋设备共享平台开放,完成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海检集团等重点单位的前期调研沟通,拟共享设备价值超过5亿元。

  应时而生,顺势而为。青岛蓝谷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海洋科学技术领域进行更多前瞻性研究,争取更多的原创性成果,构建海洋科研教育、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海水淡化、高端旅游服务等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抓住青岛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机遇,全力以赴把蓝谷建成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

  数据来源:青岛蓝谷管理局

青岛蓝谷:打造国家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