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要从3月初生产线复工时说起。
那天,上海中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运营负责人陆文丽去仓库盘点库存,一看数字,她顿时起了急:薄荷脑储备显示12吨。
要在往年,这一储备量很正常。但今年不同,境外疫情蔓延,薄荷脑出口大国印度3月25日宣布“封国”。现有原料只够生产一个多月,4月以后的原料缺口从哪里补?
情急之下,陆文丽向上海市长宁区税务局寻求帮助。
长宁区税务局风险管理局局长蒋爱洁听完,想到了一个法子:既然国外供应受阻,那就用“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功能”看看能不能找到国内薄荷脑供应商。
在云平台上搜索关键词“薄荷脑”,蒋爱洁的电脑上一下子跳出了500多家企业信息,横跨商贸、制造等行业。
这要找到什么时候?
不过这事儿难不倒经验丰富的蒋爱洁。“中华药业需求量大,开票金额太小的不予考虑,10万元是准入门槛。”蒋爱洁动起了脑筋。
经过一番筛选,最后锁定了位于上海的3家供应商。但和对方税务局对接后,自信的蒋爱洁有些沮丧了:这3家供应商的原料也依赖进口,同样面临断供风险。
为解企业之困,蒋爱洁决定重新调整搜索策略:商贸类企业处在供应链中间环节,可能也依赖境外进口。那么,干脆找产业链源头的制造业!
蒋爱洁用上了“专业技能”:对比查看“进项发票”和“销项发票”,如果货品名称相同,而两类发票存在价格差,说明这家企业是从事买进卖出的商贸企业。几经波折,8家安徽薄荷脑制造企业的信息汇总表,终于发到了陆文丽的手机里。
这不,4月27日,来自安徽的原料薄荷脑源源不断地运往了上海中华药业有限公司的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