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4月21日 星期二

动物学家郑作新:

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家风家训)

谷 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4月21日   第 07 版)

  春光灿烂,鸟语花香,全国各地陆续迎来“爱鸟周”。1981年,国务院确定每年4月至5月初的一周为“爱鸟周”(具体时间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期间开展爱鸟护鸟宣传教育活动。“爱鸟周”的主要倡导者是已故动物学家、中国鸟类学奠基人郑作新院士。他发起成立了中国鸟类学会,并呼吁建立中国第一个鸟类自然保护区,为保护鸟类、维护生态平衡做出巨大贡献。

  郑作新祖籍福建长乐,1906年出生于福州,5岁时母亲不幸病逝,主要靠奶奶抚养长大。奶奶虽然没上过学,但记忆力很强,擅长讲故事,让郑作新印象最深的故事是“精卫填海”。晚年的郑作新回忆道:“精卫鸟那种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我。它培育了我干什么事情都坚持不懈干到底的坚韧毅力,也激发了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郑作新的父亲郑森藩曾在湖南一所中学任校长,后在福州盐务局工作。郑森藩虽然经常出差,在家时间不多,但对孩子的成长很关心。他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并提醒郑作新,身体与学习同样重要。郑作新从小酷爱读书,中学时常常读书至深夜。由于作息不规律,一次,他在读书时晕倒了,一周都没有上学。郑森藩从外地匆匆赶回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才这一点年纪就病倒一个星期,以后念大学,学习更繁重,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怎能适应今后的学习任务?再说远一点,毕业以后,你还要为国效力,要工作四五十年,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能行吗?”父亲给郑作新讲了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坚持锻炼的故事,让他深受启发。郑作新认识到,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除了学习之外,还应重视塑造健康的体魄。从此,他积极参加乒乓球、篮球、排球、登山等体育项目,上大学后还喜欢上网球。由于成绩优异,郑作新连跳两级,未满16岁就高中毕业,考入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在中学毕业前夕,他还获得校运会少年组100米跑、跳远和三级跳远三个项目的第一名。

  1926年,郑作新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生物系深造,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并被授予“金钥匙”奖。1930年,郑作新回国,历任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脊椎动物分类研究室主任等职。青少年时期培养的良好身体素质,为他从事艰苦的野外科考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几十年间,郑作新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发现多个鸟类新亚种,撰写了1000多万字的论文和专著。郑作新近70岁时登上吉林长白山天池,连拐杖都不用。

  郑作新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他与妻子陈嘉坚1935年结婚,相伴63年,感情甚笃,夫妻俩育有两儿两女。郑作新曾自豪地说:“我的家人为我的研究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郑作新尽量抽时间陪伴家人。二女儿郑怀音回忆道:“爸爸常抽空带我们去游泳,携全家去爬山、观鸟,培养我们从小就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热爱生活……我经常以自己能有这样一个可亲可爱、可敬可佩的爸爸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纵观郑作新的一生,在事业上,他通过对动物的研究和保护,探索人类社会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在生活中,他努力实现读书与运动、工作与家庭的协调。砥砺意志、锻炼身体、关爱家人,郑作新的家风家训,是他在科学成就之外,留给世人的另一份宝贵遗产。

让大足石刻更有文化温度
品赏古建筑间的南粤匠心(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家风家训)
责编:邹雅婷 邮箱:zytbb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