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4月13日 星期一

好人必真(观潮亭)

王 钊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4月13日   第 09 版)

  应该把孩子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恐怕是很多父母常思考的问题之一。对此,笔者有一个笼统的答案:让他做一个好人。对“好人”,我试着从下面几个维度来定义。

  好人应“比较无私”。 对“比较”一词,笔者感受颇深。近日与一位长者餐叙,期间,我向其敬酒时说,祝他永远健康。他回应道,万寿无疆、永远健康都是虚幻的,还是祝其“比较”健康来得实际。

  所谓“智者养神,愚者养身”。世俗的名与利,不是不要,而是无论是否得到,都不要过于计较;世间痛与爱,不是无所谓,而是无论怎样的恩怨情仇,都要拿得起放得下。你以为你没有的,可能在来的路上;你以为他拥有的,可能在去的途中。每个人脚下都有路,不必和别人挤,适度获取自己应有的利益即可。

  好人应“真实”。香港有句流行语:your face,your fate!(你的脸,就是你的命运),颇为有趣。这句话除了指人面貌的美丑之外,也可以指人生活状态中脸上的表情,当然如果指的是知行是否合一,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也不是没有道理。这些难道不是也和每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吗。

  人性在相对意义上是绝对的相同。陆九渊强调:“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所有人的本质上都是同样的心,所有的万物之理本质上都是同样的理。王阳明讲人跟黄金一样,黄金分量有大小,但从成色上讲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纯度。一个普通人分量很轻,但成色上可以与圣人无别。

  好人应“积极向上”。我受作家李敖的一句话影响颇深:永远不要给自己悲观的机会。后来又在他的回忆录里读到:感伤一类的情绪,是对生命的浪费,实在是一件没有必要的事情。萧红讲,人生激越之处,在于永不停息地向前,背负悲凉,仍有勇气迎接朝阳。梁漱溟先生曾经也指出,从根本意义上讲,儒家是一种乐感文化。“这样一个‘乐’字的拈出,其实已经把儒家看待世界的那种温暖的、有春天意思的目光显露出来了。”

  好人应“因爱而幸福”。人世间最幸运的是:世间诸物中,有一种东西你给予这个世界越多,你收获的竟然是更多,这就是爱。休谟曾说人类所有问题的解决中(尤其是情感),感性的力量要远远大过理性,更加地决定问题的解决。懂得爱,有能力爱的孩子不仅是幸福的,而且是有能力处理生活中各种事情的。这往往是成长中最重要的事。

  如何成为好人呢?笔者认为捷径是读书,阅读能很好地塑造人、成就人。茅盾曾说:在命运的网里,人们的努力是不一定有怎样多的成效如所预期。可是这命运观又和自然派的命运论有些不同,这命运观里很含着奋斗不懈的精神。读书对于命运观的意义恰恰在于摆脱一种宿命论,让你敢于想象宿命之外的角色与情境,这也是不甘于平凡命运的一种表现。

  携书如历三千世,无书唯度一平生。读书致用当然很重要,但是读书的至境在笔者看来是养心和悟道,在于达到对人性的参悟,对宇宙和人生的洞察,达成人格的丰富、威猛与从容。

繁星静候 全球“北斗”
好人必真(观潮亭)
中科院2019年度两大报告发布
甘肃学校分批次开学复课
责编:张保淑 邮箱:beijing2008@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