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2月27日 星期四

在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访学(征文·跨越太平洋的记忆(31))

杨 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2月27日   第 08 版)

  在2017年9月的一次斯坦福—中国学术研讨会上,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的器官移植、癌症诊疗、心血管内外科手术及神经专科都在世界享有盛誉,最让学校引以为傲的便是1981年完成全球首例心肺移植术。虽然是初次相遇,但我内心却有种久违的熟悉与亲切感,“一见钟情”大抵如此。机缘巧合,次年9月,在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的支持下,我开启了在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为期1年的访学之旅。

  与其他美国高校一样,斯坦福大学没有围墙,没有校门,但更宽广、开阔些,和周边的街景社区也更融洽些。穿过宽阔的棕榈大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大草坪。这个草坪很大,中心还开了一个S形花圃,此处乃放空或畅想之佳地。在大草坪偏北方向距离约一个街区的地方,便是斯坦福医学中心。

  斯坦福医学中心承载着生物医学创新工程、基础研究的临床转化及成果推广。在这里,人们不论肤色、种族、国家,都充满了对生命科学研究的专注、执著、热情。大家热衷于学术交流,互通有无,似乎被赋予了开天辟地、改变世界的能力。

  斯坦福李嘉诚会议中心,外观酷似一本百科全书,一年中这里举办不少专业小会或多学科大会,涵盖生物计算工程、药物研发及临床研究等多个领域。能感受到参会的讲者们身上浓厚的科学热情,但他们为人却是谦和低调的,即便他们是顶尖科学家,甚至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有感于斯坦福医学研究的学术氛围,访学期间我与实验室团队成员合作,查阅文献,撰写了一篇细胞治疗心梗患者临床短期与长期疗效的分析,并在斯坦福中国访问学者2019年学术会议上作了英文报告。

  2019年9月,我在斯坦福的访学之旅虽告一段落,但美好的记忆不会消失,成长的脚步也不会停止。虽然时有风雨,但共济的友情一直存在,前行的道路始终充满光明。

面对疫情,中国留学生不用慌
成立“SHIL”捐助组(抗击疫情 中国留学生在行动(三))
396人的青草国际援助群(抗击疫情 中国留学生在行动(三))
在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访学(征文·跨越太平洋的记忆(31))
责编:赵晓霞 邮箱:xiaoxiapeop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