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2月26日公布新财政年度财政预算案,将动用逾1200亿元(港币,下同)财政储备,致力支援企业、纾解民困,与全港市民共渡时艰;同时,特区政府还预留资源聚焦长远发展,医疗、教育、社会福利、创新科技、文化创意等行业将获大额注资。
香港社会各界纷纷表示,预算案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因势而谋、应民所需”,又为维持公共财政的长远稳健提出策略性部署,显示出特区政府的务实态度和砥砺奋进的作为。
利民纾困 携手渡难关
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立法会上宣读财政预算案时形容,过去一年“风高浪急、荆棘满途”,内外挑战均令香港经济充满不确定性,“如何运用资源减轻企业和市民的压力,是特区政府当前的首要任务。”
陈茂波预测2020年香港经济实质增长将在-1.5%至0.5%之间,短期内难言乐观。因此,特区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姿态,推出大规模措施,在市民和企业努力克服难关之际,尽力为大家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近日特区政府成立300亿元防疫抗疫基金,以24项具体措施向社会提供援助。为进一步纾缓市民的经济压力,特区政府将宽免2019/2020年度100%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上限2万元;宽免1年的住宅物业差饷,每季上限1500元;向领取社会保障援助金、高龄津贴、伤残津贴等人士额外发放1个月津贴,相当于“出双粮”;为公屋低收入租户代缴1个月租金;向18岁或以上香港永久居民发放1万元现金,预计惠及700万人。
在“撑企业、保就业”方面,推出总计183亿元的新增和延续措施,包括宽减2019/2020年度100%利得税和1年的非住宅物业差饷;宽免企业商业登记费、周年申报表登记费;并提供100%由政府担保的企业特惠低息贷款,上限200万元,最长还款期达3年。
面对经济下行,预计来年特区政府的收入会减少。陈茂波预计,2019/2020年度会出现378亿元财政赤字,且未来5年的预测仍是赤字,主要成因是政府收入未能追上开支激增。
投资未来 拓多元经济
与此同时,特区政府也聚力发展多元经济,投放资源令香港成为更宜居的城市,包括改善医疗、培育青年、扶持创科产业发展等。
除了目前最迫切的控制疫情工作,陈茂波认为香港必须未雨绸缪,加强医疗系统的服务能力;政府已为两个10年医院发展计划预留约5000亿元,提供1.5万余张病床和逾90个手术室,应对至2036年的服务需求。新一财政年度中,陈茂波建议为医院管理局提供750亿元经常性拨款;分阶段翻新卫生署诊所等。
财政预算案又提出多项策略性举措,为香港未来长远发展做好充分准备:预留30亿元推展科学园扩建、20亿元资助电动车充电设施、10亿元成立智能交通基金、4.5亿元推行法治计划等;拨款9亿元予“艺术发展配对资助计划”、7亿元加强旅游推广、3.45亿元助物流业提高生产力、2亿元成立低碳绿色科研基金等;还将推出10亿元定息按揭贷款计划、发行绿色债券等。
“香港经济基调稳固,核心竞争力不会动摇。”陈茂波表示,中长期来看,香港经济前景仍然正面;内地以至亚洲的发展将继续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香港应发挥所长,致力开拓更大发展空间。
整合重振 激发新动力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26日表示,财政预算案中果断、务实的措施将有助社会上下一心,团结抗疫,并推动经济整合重振。
特区政府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叶国谦表示,政府善用现有财政储备推出数轮措施,可谓是“及时雨”,急市民所急,相信这些逆周期措施可刺激内销,保持经济增长动力,继续支撑就业市场。
民主建港协进联盟发表声明认为,财政预算案有助抗疫救急、稳定民心,为香港经济注入“强心针”,是一份回应香港民意的预算案。新预算案四管齐下,助解民困促长远发展。
中银香港副董事长兼总裁高迎欣对预算案表示欢迎,认为新预算案从“撑企业、保就业、纾民困、振经济”四大方面及时响应市民期望,着眼当前,布局未来,对凝聚各方力量共克时艰,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具有积极的正面作用。
渣打银行(香港)行政总裁禤惠仪表示,财政预算案触及经济和民生等不同环节,相信有助直接纾缓中小企业的短期资金压力,保障就业岗位,缓解经济下行风险。
“或许香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仍是一个容许百花齐放、自由发展的家园。”陈茂波在财政预算案结语中说,香港是充满生机的土壤,希望大家搁置分歧,创造化解矛盾的空间,一起推动香港继续向前。
(本报香港2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