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8点,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浮山小学语文老师涂媛媛准时打开微信。她特地涂了唇膏,穿上春节前购置的新衣——由于疫情宅在家里,这套衣服还是第一次“见光”。
“今天网课上得怎么样?”视频通话的小窗口里,出现了一张张学生的笑脸,很多家长也挤进镜头,跟涂老师打招呼,“汇报”孩子当天的学习情况。
这是涂媛媛每天的“线上家访”时间。除了解答学生和家长的问题,她还要在微信群里检查和点评作业。自网课开课以来,这样的工作模式已经成为了常态。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近1.8亿中小学生开启了“停课不停学”的学习生活。2月17日,北京、广州、山东等多地迎来“线上开学季”,以特殊的方式开启新的学期。无论对老师、家长还是学生来说,这都是一项新的体验和考验。
不上新课 不必“打卡”
探究性“短课”成主流
“网络升旗”,是各地中小学线上开学的第一项活动。在广州、北京等城市,中小学生打开电视或手机,戴上红领巾看升旗、唱国歌。
“我的班里有个孩子春节期间去土耳其旅行,因疫情推迟回国。升旗那天,他在当地时间凌晨3点准时出现在视频里,认真地敬队礼,那个场面让我很感动。”涂媛媛说。
线上课堂该学些什么?此前,教育部门明确提出,“延期开学”是假期的延续,各校均不得以任何形式集体组织上新课,也不得举行任何形式的线下教学活动和集体活动。因此,探究性学习、个性化学习成为很多学校的授课选择。
在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该校校长、数学特级教师陈立华带来一堂“思维乐园”课。从小学一年级的“10以内加减法”说起,谈到“五六年级的数学方程式”,陈立华用娓娓道来的方式,为学生讲解数学的知识体系。
据了解,朝阳区实验小学的老师利用在家休息时间,为学生录制了千余堂微课程视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进行自主探究。每堂课基本都在六七分钟左右,最长的也不超过10分钟。上课时,学生先通过网络视频学习基本原理和知识,然后在线下进一步探究,老师则会同步在线答疑。
记者梳理发现,多数学校在安排在线课程时,每节课的时长不超过15分钟;部分中学高年级课程每节课时长为30分钟,全天在线学习可达3—4小时。压缩线上网课时间、鼓励线下自主学习,是“云课堂”的目标所在。
根据教育部要求,在“停课不停学”的过程中,对小学低年级上网学习不作统一硬性要求,对其他学段学生作出限时限量的具体规定,避免学生网上学习时间过长。同时,各地不得强行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上传学习视频等,防止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专家指出,在线教学应该依据现实条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从教育理念、内容安排、方式方法层面做更加完整的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张志勇认为,居家学习与学校教学不同。不能照搬学校教学的时间表和课程表,而应当多安排一些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学习任务,交叉安排好文化课学科学习和其他学科的课程学习,锻炼学生的思维、表达,充分调动学生居家学习的积极性。
内容丰富 涵盖广泛
德智体美劳线上都能学
线上课堂并非将学校教学“生搬硬套”到网络上,而是涵盖了德、智、体、美、劳等多样化的学习内容。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各地学校各显神通。
在开学第一课上,围绕新冠肺炎疫情讲授相关课程是很多中小学的共同选择。在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校长曾丽红与学生推心置腹,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每个人都被卷入了一场特殊的战役。我们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该拿出什么精神状态呢?”
“停课不停学”不只在于让学生从网课中掌握新知识,而是以此为契机,全方位合力提升教育质量。
为此,北京市提出,在家学习要着重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复习巩固知识、探究性研究性学习、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适量体育锻炼、开展美育活动、参加居家劳动等系列内容。依据不同年段、不同类别学校学生特点,基于不同的生活和学习主题,学校教师要分类进行指导,提出居家生活和学习的指导与建议。
在北京市丰台区第五小学,学校整合了语文与道德法治、数学与科学以及美术、体育等多个学科,在“保护自己 敬畏生命”“遵守规则 承担责任”“万众一心 热爱祖国”“致敬英雄 学会感恩”等主题下,分别为学生设计了综合探究任务,锻炼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停课不停学”不应该只关注学科知识教育,也要重视学科知识教育之外的其他教育,如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科学教育等。“比如可以教学生在家煮饭、做菜,和父母一起完成家务,也可开展以防控疫情为主题的生命教育。学校和家庭的‘共育’,更应该体现在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上。”他说。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厅长郑邦山在新闻发布会上的一番讲话,也同样阐释了教育在抗击疫情中的意义和价值。
“在灾难面前,我们每一名老师、每一名家长、每一名同学必须真正地做到风雨同舟、携手共进。”郑邦山说,“在教学条件变化、交流空间变化中,把疫情、把灾难当成教材,共同完成好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从容不迫的奋斗精神和赤诚仁爱、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真正与祖国一起成长。”
全程陪读 家长喊累
转变教育观念才能减负
对于老师和家长而言,在线教育也是对自己的一次“大考”。
自从网课开课以来,涂媛媛的每天都很忙碌。虽然不必上台讲课,但她仍要认真备课、同学生一起看网课。在同教学相关的7个微信群中,随时都有新的任务和问题。由于不能和学生面对面,她要花上更多的时间关注和跟踪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老师累,家长更不轻松。北京市一名家长刘女士说,在学校的网课之外,自己还给孩子报名了英语、编程等在线课程。因为担心孩子不专心,她每天都要陪着孩子上课、写作业,还要拍视频上传“打卡”,几天下来苦不堪言。“本以为延迟开学能让孩子喘口气,但是又担心落下学习。上网课现在成了我们俩共同完成的任务,感觉自己成了全程陪读的‘助理’。”刘女士说。
“云开学,除了一个人做‘技术指导’和陪学之外,还需配备一个‘后勤部长’,真是太忙乱了。”有家长说。
一人上课,全家上阵,孩子上网课却苦了家长。连日来,各地家长对网课的吐槽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对此,专家认为,基本的教育规律不能因为应急而被忽视,延期开学、居家学习,要求家长转变家庭教育理念。
“很多家庭不适应目前的‘停课不停学’,是因为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只围着学校教育转。而且教育的核心是知识教育,学生则被教师和家长规划、管理,缺乏自主性,这些问题都在现阶段暴露出来。”熊丙奇说,学生居家学习,要求家长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力。
“居家学习的最大成果,不是孩子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获得怎样的成长,自主性、独立性、责任心有没有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生活能力,是‘停课不停学’对学生最重要的教育。”熊丙奇说。
为了帮助家长转变观念,不少学校通过各种方式给家长“减负”,为居家学习支招。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提出,这段时间家长陆续上班,老师设计的教育教学活动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减少家长指导和亲子互动环节,减少家长检查反馈的环节。
抓住风口 提质升级
线上线下合力催生教育变革
在全国一心、抗击疫情背景下,在线教育得到了大展拳脚的机会。除了学校之外,各类社会力量同样积极参与,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各类学习资源。经此一“疫”,以网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能否迎来发展的风口?
在人工智能、5G时代到来之际,无论是实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率,还是优化教育供给,在线教育的普及与跨越式发展,将促进教育的系统性变革,催生新的教育生态。
有专家认为,发展在线教育,能让各地学生接触优质的教学视频和教研资源,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均等化,对教育落后地区的老师和学生都有所裨益。不过,目前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一些地方覆盖网络信号弱、有线电视没有通达。在此次“停课不停学”中,这些地区仍需借助电视的“空中课堂”实现教学。
此外,线上授课方式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个性化、交互性不足等。这些问题只有在师生面对面的互动中才能够得到解决。“在线教育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高。同时长期进行在线学习,会影响学生的视力发育,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因此就算是开展在线学习,也要控制总体时间。”熊丙奇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社会教育机构需要深入研究这段特殊时期的学情和需求,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依据效果努力改进,尽力满足孩子学习的多样性需求。
尽管网课刚刚开始,但涂媛媛已经开始怀念课堂了。“早读时,孩子们背诵课文的声音;午餐时,大家围坐在一起的感觉;放学时,他们嘻嘻哈哈走出校门的背影……我希望疫情尽快结束,让我和孩子们早些回到教室、回到课堂。”
链 接
同一课表、同一老师
上海中小学3月2日开展在线教育
上海大中小学校将从3月起开展在线教育,其中,中小学在线教育从3月2日起开始。后续到校学习时间,将视疫情情况经科学评估后确定,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上海市教委针对全市基础教育、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分别制定在线教学指导意见。在基础教育方面,上海制定了统一的覆盖全市中小学的教学方案,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每节课的长短、每天总课时的多少及教学容量等均因不同年级有所差别。
上海市教委按照“同一学段、同一课表、同一授课老师”的原则,组织全市各学段、各学科1000多名优秀骨干教师按课程标准录制相关课程。课程以电视播放为主,无法收看电视的学生可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多种终端听课。对于少数由于特殊原因确实无法通过电视或网络上课的学生,将由学校“一人一策”做好托底方案,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此外,上海市教委表示,正在制定中小学生在线学习指导手册,将于2月底前下发电子版。同时,各区教育局和学校如有更好的信息化教学条件和课程资源,也可自主选择。
“在线学习不能完全替代在校学习,正式开学后,学校需对学生在线学习成效进行评估。”上海市教委主任陆靖说。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