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1月06日 星期一

奏时代强音 震大众心魂

——读歌词《信仰》的时代取向

邬大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1月06日   第 07 版)

  “梦想有多长/希望就会在前方/不懈追求与向往/就是人民富裕与安康。信仰有多高/忠诚就会更昂扬/美好蓝图与梦想/就是祖国繁荣与富强……”

  一首由杨文国、闻艺作词,孟文豪作曲的《信仰》,经歌手平安、喻越越倾情演唱,像号角,召唤着人民对不忘初心的美好憧憬;像战鼓,激励着大众对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把听众带到了一个崇高的思想境界、壮美的改革战场,奏响了时代强音,震撼了万众心魂。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既是亿万人民强大的前进动力,又是各族儿女坚定的奋斗目标。初心、使命来自于追求和信仰。信仰,成了我们力量的源泉、致胜的法宝。作者紧紧抓住了国家兴旺的关键——信仰,并把它作为这首歌词的核心和题旨,通过精心细磨和完善,凝聚起人们深入改革的坚定信念,激发出大众实现梦想的豪迈气魄。

  好的歌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抒真、善、美之情。这就与那些无病呻吟或词藻华丽的作品划出了鲜明的界线。这首歌词的出现和成功,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要当好人民的宣传员,先要理解大众的奋斗史和当代的着力点。做到扎生活之根,知人民之心,取时代之神,扬民族之魂。

  这段词从作品层次上来说是承前启后、承上启下;从作品内容上来说是主题的延伸、深化。作者在这首词中采用了AABB的曲式结构。在前面两个自然段中,主要展示词的中心内容,介绍了梦想与信仰的关系以及希望与目标的内涵。接下来的第三段(即第一个B段)唱出了我们该如何为实现梦想而去奋斗的行动和使命。

  而在第四段(即第二个B段)中,歌曲接着唱道:“民族的希望是压不弯的脊梁/国家的力量是万众一心的光芒/坚定信念紧跟前进的航向/国富民强铸就人民永恒的信仰。”唱到这里,以全词的高潮结束。在这短短四句里,作者把信仰的含意、目标作了极为精彩、传神的描写,给人以巨大的力量和无限的希望,让人们喜于倾听、乐于接受。崭新词句和艺术魅力,使人看了眼睛发亮,听了荡气回肠,拍手叫好。由于这首词的主题突出,结构严谨,形象鲜活,思想深邃,让听众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也受到心灵的震撼。

  一首好词的诞生,要经过词家呕心沥血的反复构思和细致周密的精雕细刻。作品贵在出新。这个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立意新、题材新、角度新、结构新、语言新、形象新等。《信仰》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新的感受。

  立意新。这是这首词带给我们的第一个鲜明印记。信仰作为题材来说,虽是正题、大题,但并不十分新颖,这首词的可贵在于作者把这个题材与当今的追求和时代的梦想紧紧连在了一起,并用崭新的手法使之生活化、形象化,成了人们乐于倾听的声音。立意好、立意深,是这首作品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切入新。要把信仰这样的正题、大题写活写好,十分考验作者的艺术功底。在这首词中,作者在一二段首句采用了设问式“梦想有多长”“信仰有多高”。把这极为理念化的内容人性化、生动化,让听众去猜想和解答,自然而然地投入到作者所营造的氛围,去思考,去开拓。

  语言新。歌词,是词的艺术,要求精炼、准确、生动、深刻,绝不允许拖沓冗长、东扯西拉,最难做到的是出新。作者在这首歌中创造了不少闪光发亮的新词、新句,如“信仰有多高,忠诚就会更昂扬”“牢记使命把信仰擦亮”“国家的力量是万众一心的光芒”“国富民强铸就永恒的信仰”……在这些词中,作者把思想与作为、追求与艺术、信仰与宏图等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作者为中国词作家)

作家在校园怎样教写作
奏时代强音 震大众心魂
海峡两岸学者讲述“家文化”
勾勒中国经济地理肖像
网络电影《辛弃疾1162》上线
“讲好山东故事”征文大赛颁奖
“边防无名英雄”硬核上线
责编:郑 娜 邮箱:zhengna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