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的困难程度,是难以想象的。村支书为什么感觉无奈?乡镇干部为什么感觉任务重?一位镇干部认为,农村工作中心太多,粮食生产、秸秆焚烧、抗洪、改厕、教育、村民自治、革除恶俗陋习、新农村建设、土地制度改革、乡镇企业发展、乡镇机构改革人员分流问题……哪一样都很重要。
农业的效益牵涉经济增长,农村的局势牵涉全国稳定,农民的幸福牵涉民生大计。市场经济使得农业、农村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如何巩固党在农村基层的领导核心地位?怎样切实减轻农民的隐性负担,从根本上保持农村稳定? 中国言实出版社近日出版的《下乡札记——再现中国农村改革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将一位挂职干部切身感受、深入思考的文字,分乡镇政权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土地管理与计划生育工作、农民减负、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7个部分成集,生动还原一个乡镇的工作场景,再现中国农村改革进程。
作者秦洪良就职于中央某机关,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文稿》《学习与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百余篇。1997年,他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1998年至1999年,他在河南省某县挂职锻炼1年,其间担任了7个月的镇党委副书记。这段经历,使刚出校门的他较为深入地了解了那个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状况,体会到基层工作的酸甜苦辣。
在乡镇工作时,他坚持每天记下见闻、感受和思考,写满7个笔记本。回北京后,他从中挑选有些“意思”的文字,以宏观视野对过去的体验、思考审视加工,由此形成118篇共计20余万字的挂职笔记。
当年的挂职经历,使他认识到,做好“三农”工作,不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政策,还需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政策出台前,充分听取来自方方面面特别是基层同志的意见,做好科学论证和试点,检验利弊,尽量周密妥善,最重要的是不能脱离实际来制定农村政策、部署农村工作。二是考虑到不同地区实际,不搞“一刀切”。三是把握好政策与法律、改革间的配套、衔接和呼应,防止三者“撞车”和“打架”,避免出现“政策棚架”和“法律真空”。四是酝酿和准备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营造适宜的舆论氛围,让基层干部群众发自内心地认同、接受和贯彻执行。五是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广大基层干部在一线劳碌奔波,直接为群众服务,既要严格管理、监督,又应该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中共十八大以来,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秦洪良当年亲身经历过的“三提五统”、计划生育等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回过头来看,当年他基于挂职经历对农业农村做的整体观察与思考,仍然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