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11月30日 星期六

安理会改革急不得

林子涵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11月30日   第 06 版)

  “超时已久”“冰点速度”——英国《卫报》11月25日报道澳大利亚驻联合国大使米奇·法菲尔德当天在联合国大会的发言时这样形容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进程。据联合国网站11月25日信息,联大当日就安理会扩大问题举行年度辩论。多国代表重申增加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提高安理会代表性的主张。

  扩大规模 势在必行

  据联合国网站信息,德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霍伊斯根在大会发言中表示,安理会成员的扩大,尤其是非洲代表性的提高,能够阻止安理会过时。

  能否“与时俱进”,是安理会面对的主要质疑。

  当前,安理会由15个理事国组成,包括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目前的规模自1965年确定后延续至今。非常任理事国由联大选举产生,席位按地区分配,任期两年。1945年成立至今,联合国会员国已增长至193个,然而,目前仍有超过60个会员国从未担任过安理会理事国。

  成员代表性关乎安理会决策权威。据伊朗《金融论坛报》11月26日报道,成员代表性不足,已使安理会陷入信誉危机。

  扩大安理会规模势在必行。意大利常驻联合国代表萨皮亚在辩论中表示,席位的扩大应该有利于代表性不足的地区。而且,增加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得到了所有会员国的支持,是推进安理会改革的基础。

  具体“操刀” 多种声音

  就扩大安理会规模,各成员国达成了一定共识。然而具体如何“操刀”?多种声音莫衷一是。

  1993年,联大成立安理会改革工作组,并于2009年2月启动了有关安理会改革问题的政府间谈判,围绕新增安理会成员的类别、否决权问题、区域席位分配、扩大后的安理会规模及工作方法展开讨论。

  外交学院教授郑启荣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就安理会改革,各方思路存在巨大分歧。当前,没有任何具体的改革方案能得到会员国的广泛支持。

  据《印度时报》报道,由日本、德国、巴西和印度组成的“四国集团”在9月举行的74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期间举行会晤,四国再次力主“入常”,要求安理会“全面改革”。

  郑启荣认为,“四国集团”“非洲集团”等各有诉求,反映了围绕常任理事国席位与“一票否决”等核心机制的纷争。他指出,这些机制源于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与当前各国实力变化不完全挂钩,因此成为安理会改革分歧最大、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短期之内 难有进展

  “由于涉及国际权力的再分配,安理会改革短期内难以取得进展。”郑启荣指出,在提高安理会工作的效率方面,联合国曾做出尝试。“例如冷战后的五大常任理事国协商机制,部分重大地区问题在五大国进行协商一致之后,再交由安理会讨论,曾经取得一定成果。”然而,随着单边主义倾向出现,国际合作机制面临挑战,安理会工作增加了难度。

  郑启荣表示,有代表性的安理会未来可恢复世界对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的信心,但任何单一策略都不能解决这一复杂问题。

  “安理会改革涉及各国共同利益,不能由少数国家‘说了算’。任何施压与强行表决都只会增加分歧。”郑启荣指出,“需要以循序渐进、协商一致的办法来稳妥地解决这个问题。”

英国大选难治“脱欧”之伤(环球热点)
韩国外交转向图破局(观象台)
安理会改革急不得
巴黎香街点灯迎圣诞
责编:张 红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