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碧泉潭的情怀

蒋 波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11月28日   第 11 版)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如果用这几句话来描述碧泉潭,再贴切不过了。碧泉潭附近没有名山大川,没有宏大建筑,却小有名气。

  碧泉潭位于湖南省湘潭县锦石乡碧泉村,因一股清泉从山边石岩下涌出,聚集成潭,其水清澈见底,澄碧如玉,故有此名。南宋之前这里还名不见经传,1129年,福建人氏、学者胡安国携家南归,后因故定居于此。

  胡安国为宋代理学大家,上承程颢、程颐“二程”之学,下启湖湘学术经世致用传统之端。胡氏隐居碧泉,建立书堂,潜心讲学。但自始至终,他身隐而心未全隐,将忧国忧民之心通过讲学、著述传承下去。比如他讲《春秋》,呼吁实现国家的大一统,所以《宋史》说他“忧国之心远而弥笃”,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碧泉一方,从此有朗朗书声,有天地正气。

  碧泉潭所处位置,在宋代并不算热闹,交通也不方便。不像今天,你若想来一趟文化之旅,可以沿许广高速而行,在锦石乡附近的枢纽下去即可到达。诚然,碧泉潭及碧泉书堂在宋代虽偏远,但因为有了胡安国、有了书堂“陋室”、有了道德文章,开始进入世人视野。

  几年后,胡安国去世,其子胡宏继承父志,扩大碧泉书堂的规模,更名为“碧泉书院”。从此以后,他就在碧泉书院、南岳衡山之间往返,诲人不倦,开创了理学中的湖湘学派。胡宏及湖湘学派后人,秉持胡安国“强学力行,以圣人为标的,志于康济时艰”的思想,不仅发扬远古圣王之学,更强调经世致用。

  碧泉书院既是一大学派的发源地,也是家国情怀的温床,比如,胡宏的得意门生张栻以“收复神州为己任”,屡次上奏,要求朝廷“专务自强”。不久,张栻离开碧泉,前往岳麓书院讲学,将湖湘学派的精神发扬光大。后来的湖湘学子的确如此,不少人“留心经济之学”。他们的爱国精神影响深远,泽被后人。

  今天的碧泉潭泉水清澈,流经千年而不息。虽然与之相邻的碧泉书院的恢复、完善工作还在继续,但若方便,不妨来走一走、看一看,感受它的汩汩不断以及湖湘学派绵延至今的家国情怀。

游上海 品建筑(关注宜游城市⑩)
碧泉潭的情怀
云端起祥龙
寻秋天台山
责编:刘发为 邮箱:rmrblyt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