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大湾区管理创新增动力

——港珠澳大桥通车一周年巡礼(下篇)

本报记者 王 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10月30日   第 04 版)

  图为车辆在港珠澳大桥上行驶。
  新华社记者 梁 旭摄

  图为旅客在港珠澳大桥澳门边检大楼准备前往珠海。
  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摄

  创造多项世界纪录的港珠澳大桥,可谓创新之桥。投建以来,港珠澳大桥的各项新科技一直是媒体与公众的关注焦点。而今,港珠澳大桥通车已经一年,这座跨越三个地区、两种制度的大桥,不但持续为世界桥梁工程提供技术标准和启发,更以管理制度的不断推陈出新,诠释“中国智慧”的意涵。

  科技创新再攀高峰

  创新是港珠澳大桥最鲜明的底色。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群众游行中出现了港珠澳大桥元素,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作为建设者代表就站在“创新驱动”方阵的彩车上。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世界首条海底深埋沉管隧道、隧道沉降平均6厘米、对接合龙精度2.6毫米、6公里沉管滴水不漏……每个纪录背后,都是科研团队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创新和攻坚克难。

  港珠澳大桥通车一年了,如何从这个世纪工程中总结出创新的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推广借鉴的理论?中国交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部副总经理尹海卿介绍,一年来,他带领团队正在对整个工程的创新技术和管理进行系统总结,同时做相关资料的整理工作。

  “我的体会是当前中国大工程建造已经到了可以选择设定最高目标的时代,通过不断超越世界先进的工程理念和技术,带给人们过程与结果更美好的体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林鸣说。

  现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团队已重整行装再出发,准备攀登新的科技高峰。2018年,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交工后,中国交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部代表中国交建成立了由岛隧总部牵头、多家国内外机构参加的联合研究组,正式开展悬浮隧道工程技术研究。

  悬浮隧道顾名思义是悬浮于海水中的隧道,举世没有建成先例。尹海卿透露,研究团队目前已进入攻关阶段,正在研究中开展物理模型试验。

  管理创新精益求精

  跟科技创新相比,港珠澳大桥在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或许没有那么耀眼夺目,但其意义同样不容小觑。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大桥建设管理模式是一种体制机制创新,推行“多主体协同运营”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三地法律法规差异、技术标准衔接、建设程序规范、思维模式碰撞。

  比如,针对跨境学童通关验放,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推出了一套创新做法,根据乘车学童定人、定车的特点,形成了“资料录入、专人专座、双岗联动、整车提交”的查验模式,每辆学童巴士查验时间从15分钟缩短至6分钟。由于采用民警登车验放方式,学生不用下车即可完成查验工作。

  类似的机制创新不少。在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的旅检大楼,有序运行着被称作“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新型边检查验模式;大桥珠海口岸在全国率先采用由智能化监管设备和可视化管理系统组成的“智能旅检”系统,不仅使海关监管更加高效精准,也为守法旅客提供了无干预、低阻扰式的便捷通关体验;边检部门简化了粤港澳跨境车辆边检备案手续,实施粤港、粤澳客货车查验结果参考互认,使通关客货车进出更畅通;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社会停车场推出了支付宝无感支付业务,大大缩减了车主通行时间……

  一年来,珠澳口岸累计验放出入境人员超过240万人次。巨量人流和滚滚车流的背后,是不断深化的粤港澳三地跨境协作。珠海边检部门与香港建立警务联络官机制,实现了节假日客流车流的提前预警;拱北海关“跨境快速通关”模式与香港海关“多模式联运转运货物便利计划”成功对接,缩短货物通关时间半小时以上。

  合作创新着眼大局

  创新无止境,各界都在出谋划策,为港珠澳大桥设计更多更新的管理机制,以求令大桥潜能进一步发挥。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认为,大桥的使用率还有较大上升空间,三地都应该加强开车互通的便捷性,包括考虑放宽配额、互认保险等。再者,可考虑设立一条经大桥连接香港机场禁区和珠海机场禁区的巴士专线,免去旅客的出入境手续。另外,香港的地铁也应考虑增加从机场或东涌接驳至大桥口岸的路线。

  港珠澳大桥推动了粤港澳三地之间的合作创新。今年9月,广东推出新政,让香港、澳门导游及领队有机会在珠海市横琴新区执业,若执业表现良好还可获得专项奖励。港澳旅游业界对这项新政策反应热烈,首批60名港澳导游及领队已经获发横琴新区专用导游证。

  港珠澳大桥正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纽带。在江门,13个已经签约的江门—香港科技创新项目正式进入落地转化阶段,50个港澳台创新创业团队入驻江门珠西创谷孵化器;在珠海横琴自贸片区,一年中新增注册澳门企业近500家,港澳企业超过3000家。

  经常往来于珠港澳的80后澳门创业青年蔡渊博说,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明显提升了创业团队的运营效率,“我们可以在一天之间办理三地业务,这在以前是难以实现的”。

  港珠澳大桥的创新效应意义深远。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表示,大桥的建成是粤港澳三地15年来合作的成果,在此过程中探索的合作机制也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其他方面的建设提供借鉴。

大湾区管理创新增动力
大陆元素闪耀“台北艺术博览会”
外国官员“取经”安徽台创园
沪台银行携手发展服务两岸企业
澳门师生用镜头记录少数民族风貌
责编:吴亚明 柴逸扉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