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建设中的沪通长江大桥(暂名)久有敬仰,梦想着能亲睹其雄伟姿容。正想着,机会来了。应大桥指挥部邀请,我得以与大桥零距离亲密接触。
沪通长江大桥靠近长江入海口,跨张家港、南通南北两岸,距上游江阴大桥40公里,距下游苏通大桥35公里,全长11072米,主桥2296米,主跨1092米,主塔330米,是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最高斜拉索主塔的公铁两用桥。大桥采用多种创新工法和新材料,可抵御13级台风、8级地震和10万吨级船舶的撞击,代表着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同类型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
来到中铁大桥局沪通铁路长江大桥指挥部,已是下午4时,我们径直来到大桥底下。大桥几天前刚合拢,暮霭中,那绵长的桥梁,“回首态若飞,翘袖破苍穹”,如同一条长臂舒展在大江之上,揽腰岁月,横亘时间。
看完介绍大桥的专题片,指挥部党工委书记黄汉平带我们来到了大桥下一台工用简易电梯前。戴好安全帽,伴随着“嘎、嘎、嘎”的声响,我们一行人徐徐攀升,约五六分钟后,我们登上了大桥的铁路桥面。眼前是望不到尽头的绿色钢梁廊道,工人正紧张地忙碌着。黄汉平边走边介绍:“整个大桥工程用了48万吨钢材,相当于12个‘鸟巢’的用钢量;用了230万立方米混凝土,相当于8个国家大剧院的混凝土量。总投资150亿元。”“施工最难处在哪里?”我问。“当然是建主塔啦,重达1.6万吨的桥墩钢沉井,有12个篮球场那么大。先用几艘拖轮‘前拱后卫’,拉到江中心,再注水下沉,然后层层水泥灌注,直至符合标准。江底松软的泥沙,给施工增加了难度。”黄汉平的叙述尽管轻松,但过程的艰难可以想象。“工人们真是了不起!”我不禁感叹。
来到大桥主塔下,黄汉平说带我们上塔顶看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登顶机会,我毫不犹豫地跟在了他的身后。沿一个密封的廊道拐了两个弯,我们进入一个施工电梯。在又一阵“嘎、嘎、嘎”声中,透过钢丝网的网眼向外看,我们犹如悬挂在半空之中,陡生“天地悠悠”之感。七八分钟后,我们登上了330米高的塔尖。低头俯瞰,那是怎样一个神奇的景观啊!近处,无数条斜拉索裹笼的桥梁,在苍茫之中,犹如一条看得见纹理的花色巨龙,蜿蜒盘旋;底下,朦胧的长江,泛着依稀的棉白;来往的船舶,如一个个游移的点状物。远处,长江两岸,一片片蓝绿黄白相间的彩色网格,一如画师的调色板,绵延无尽……所见的景观,用语言是无法描绘了,我小心谨慎地用手机记录下来。
停留五六分钟,因天色渐晚,我们离开塔顶,来到了“巨龙的脊背”——公路桥桥面。换个角度,在主塔下方仰望斜拉索,这不正是大江上竖起的巨型琵琶么!谁来弹奏一曲?让美妙的旋律在天地间悠扬!
怀揣着亢奋,我们返回,正赶上工人们收工。看着他们沾了尘土的安全帽、满是油污的工作服、黝黑脸庞上分外明亮的眼眸以及略显疲惫的模样,我内心升腾起崇敬之情。他们正是在天地间弹奏那巨型琵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