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

支付新亮点 好使但谨慎

本报记者 张一琪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10月16日   第 08 版)

  市民在浙江省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收费处通过“刷脸支付”功能交纳就诊费用。
  包康轩摄(人民图片)

  2010年秋,小杨上大学后的第一个国庆假期出去和同学旅游,无论到哪儿,现金必不可少。虽然不喜欢拿现金,但也无可奈何。2019年国庆长假,小杨和朋友出去自驾,身上没带现金,但却不害怕,只要有手机,支付随时可以实现。小杨觉得移动支付真的是改变生活。

  不到10年时间,移动支付从弱小到庞大,已经深入到普通大众的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期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66.1万亿元,预计2019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将达到7.33亿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网络支付(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规模快速增长,背后是大众支付偏好的转变,网络支付交易规模持续上升,这也是我国网络支付市场发展的写照。

  

  境外移动支付快速增长

  过去,出境游除了要准备护照之外,必须要兑换目的地流通的货币,以备不时之需。但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出境之后保证手机畅通,就可以随时随地完成支付,无论是游玩还是购物都方便很多。

  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境外移动支付又迎来大爆发。根据支付宝联合飞猪网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境外移动支付再创新高,人均支付近2500元,同比增长14%,单笔消费金额同比增幅达11%。

  具体来看,从境外人均消费金额看,浙江、上海、江苏分列前三位,其后依次为辽宁、天津和北京,这6个省市的人均移动支付消费都超过了3000元。从增幅来看,西藏位居首位,达到36%。从年龄段看,“00后”增长高达130%,“60前”的人数增加了近三成。

  中国的移动支付在走向全球的同时,全球也在主动拥抱移动支付,越来越多的国外商家选择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平台。据统计,“十一”黄金周期间,全球有55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万商家挂上了支付宝蓝色二维码,仅黄金周前4天的领取量就超过百万个。

  生物技术提升支付效率

  移动支付市场在经历了扫码支付的迅速发展之后,生物技术逐渐引入其中,比如采用刷脸支付。许多店铺已经安装机器,仅需几秒钟,就可以完成支付。这就免去了因为手机没电或者没有手机信号而带来的无法扫码支付的麻烦。

  各大企业已经开始逐步应用刷脸支付,支付宝开发“蜻蜓”,微信开发“微信青蛙”,均在逐渐布局刷脸支付市场,同时也都采用补贴策略,帮助商家建立硬件设施,培养消费者的刷脸支付习惯。

  监管单位也在加强顶层设计,促使刷脸支付市场有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提到,“探索人脸识别线下支付安全应用,由持牌金融机构构建以人脸特征为路由标识的转接清算模式”。

  此外,许多其他生物科技也在逐步探索进入支付领域,包括声纹、眼纹、掌纹等。尤其是声纹技术,据相关专家介绍,该技术由于采集设备的硬件成本低廉(普通麦克风即可)、伪造难度高,很可能成为继指纹、人脸之后,最快在金融支付产品中得到实际应用的生物识别技术。由此可见,未来的移动支付将变得越来越多元,越来越便捷。

  便捷之余还须注意安全

  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大家有目共睹,但是其背后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必须要加强在技术、法律等方面的保障,让移动支付造福于民,而不是造成麻烦。

  如今移动支付经常需要和用户银行卡绑定,支付平台就掌握了大量的用户银行卡信息。如果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用户银行卡信息被非法盗取利用,就有可能对用户的财产安全产生危害。不少电信诈骗发生就因为支付平台丢失个人信息。

  生物技术带来了移动支付方式的改变,但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以刷脸支付为例,其基本原理是将终端硬件采集到的信息与云端存储的信息进行比对,看信息是否一致,然后解锁完成人脸支付。因此,如果云端生物数据库信息泄露,人脸支付就可能面临比较大的风险。

  这也是消费者普遍担心的一点,如果生物数据库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首先就是个人账户的安全问题,之后还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针对刷脸支付,监管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加强监管。此外,企业也应当自律,保障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减少刷脸支付的安全隐患。

外卖经济越红火 越要筑牢“防火墙”(网上中国)
互联网经济并不是空中楼阁(云中漫笔)
支付新亮点 好使但谨慎
不发电邮的IT老板(互联网大咖秀)
责编:王丕屹 陈菲扬 邮箱:chenfeiyang@haiwai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