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改变当代生产与生活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05年)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田鱼产量为啥提高了?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与单一稻作系统相比,在抑制疟疾发生、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促进碳氮循环和保持水土等方面功能显著。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有机质输入主要来自鱼粪、水稻根际沉析作用以及残留的植株地下部分和秸秆输入有机质。在稻鱼共生系统中,鱼类的存在可以改善土壤的养分、结构和通气条件,因此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十分显著。具体来说,鱼类的土壤增肥作用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方面,鱼粪是一种优质、高效的肥料,含有丰富的磷,是水稻分蘖、孕穗和防倒伏等不可缺少的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起到肥田作用。另一方面,鱼类的翻土打破了土壤的胶泥层的覆盖封固,增大了土壤孔隙度,有利于肥料和氧气渗入土壤深层,起到了深施化肥、提高肥效的作用。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证明能够有效控制病虫草害。青田田鱼有撞击水稻植株茎秆的行为,这一活动使水稻飞虱大量掉落水中,为鱼类取食。田鱼在早晨的撞击行为会摇落稻叶上的露滴,减少稻瘟病的孢子萌发及菌丝渗透;此外,田鱼可以破坏或直接吃掉水稻纹枯病的致病菌(立枯丝核菌)菌丝,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纹枯病的发生。水稻稀植使田鱼有了更多的活动空间,为田鱼的这种撞击行为提供了有利条件。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采用30cm×30cm的栽培株行距可以有效提高田鱼的生长速率,适当的低密度栽培可以使水稻获得显著的性状优势,节约劳动成本,且不会造成水稻减产。
相关研究成果:
《农田系统中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生态学效应——以传统稻鱼系统为研究范例》王 寒 (2006年)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水稻密度对水稻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郭海松 徐冠洪 刘其根 (2019年)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由中科院地理所提供)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0年);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
是如何解决干旱气候用水难题的?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森林—村庄—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历史、文化、生态、经济、科学和美学价值。
研究发现,在雨季前期,田水主要是旱季以来的田水蓄积,并兼有降水补给;雨季中期,随着降水的增强,降水成为田水的主要补给水源;雨季末期降水减弱,地下水成为了田水的主要补给水源。在空间上,梯田区在空间上存在有两种补给类型的田块,即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稳定型梯田和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波动型梯田。田水在时间的3个补给时期与空间上的2个补给类型能够相互衔接和相互补充使得梯田区水源更加稳定,这是哈尼梯田稻作农业系统能够持续千年的关键原因。
同时,梯田系统上方茂密的森林在保障系统稳定与适应极端干旱气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家在研究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中森林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时发现,森林土壤具有很高贮水能力和渗透能力和较小的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和良好通气状况,使森林系统可有效增加枯水期的径流量。
相关研究成果:
《哈尼梯田生态系统森林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白艳莹 闵庆文 李 静 (2016年)
《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哈尼水稻梯田湿地水源补给分析》刘澄静 角媛梅 刘 歆等 (2018年)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
陕西佳县古枣园
揭示了怎样的复合生态系统?
佳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中游西岸,榆林市东南部,陕北黄土墚峁丘陵区北端,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佳县形成了人类与枣树种群互利共存的典型生态系统。包括枣林里种植农作物的枣粮间作复合生态系统模式,在房前屋后和庭院栽植枣树或与其他树种混合栽植,并在枣树下养鸡形成的庭院经济生态系统模式。2014年12月,陕西佳县古枣园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张永勋、刘某承等在研究陕西佳县古枣园的枣粮间作复合生态系统时发现,枣林、农作物和人类三者“两两互惠互利”,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枣林可以起到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改善土壤、调节气温和空气湿度、减少水分蒸发和干热风侵害等作用,枣枝、枣叶枯萎脱落入土,经腐烂分解可改良土壤,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有利的环境;林下、林间栽培农作物后,人类加强了对土地浇水、施肥、松土等方面的管理和作物病虫害防治,给枣树带来了更优良的生长环境。农作物生长结实为人类提供食物,秸秆为人类提供能源;人类产生的粪便、无化学污染的生活垃圾等形成农家肥,施入作物土壤,并进行精耕细作。
枣林为人类提供食物、能源的同时,还有其他诸多功能,如为人类夏季提供遮荫消暑的场所,枣林景观还可以给人以精神的愉悦;人类为枣树修剪枝条,施有机肥料,实施生物物理防虫害,并形成一系列的民俗乡规来保护枣树不受破坏。枣树、农作物和人类三者之间良性的利益关系,保证了枣粮间作复合系统的继承发展。
相关研究成果:
《陕西佳县枣林生态系统环境适应性及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张永勋 刘某承 闵庆文等 (2014年)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
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
农业品牌价值如何计算?
兴化位于江苏里下河地区,当地人在沼泽地带开挖河泥堆积成垛,垛上耕作,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农业生态系统。河沟纵横交错、垛岸星罗棋布,构成一幅奇妙美丽的农业景观。
在对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的价值评估研究中发现,通过综合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自然文化遗产价值评价、品牌价值评价等定量或定性评价方法,计算得出其综合价值(载体价值与服务价值之和)约为687亿元人民币,其中载体价值(垛田自身的土地价值)为363亿元,服务价值(垛田持续产生的各项产品与服务的价值)为324亿元,是多类型价值载体。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价值体系不但具有传统产品价值,还具有影响广泛的生态价值与突出的品牌价值,能够反映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复合功能与全球重要性。
相关研究成果:
《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价值评估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