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生活久了,各种各样的音乐会、演唱会也看了不少,可最叩击我心灵、令我难以忘怀的音乐盛宴,还是家乡那婉转悠扬、浸润灵魂的侗族牛腿琴歌(亦称琵琶歌)。
三宝侗寨琴歌飞
我的老家,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都柳江畔的“天下第一侗寨”——三宝侗寨。三宝侗寨这个名字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三宝地方原是一片高原湖泊,有三条龙经常到湖里游玩。有一年连降暴雨,湖水猛涨,最后湖泊南端出水口的大山崩塌,湖水一泻千里,经都柳江流入南海,三条龙趁机随着巨浪也游向了南海,留下了三个龙宝——分别位于今三宝侗寨的口寨潭、寨头潭和车寨潭。后来侗族先民从湖南、广西等地迁徙至此,沿都柳江而上,到三宝地方落脚建寨,以河潭中的三个龙宝来取地名,于是便有了现在的三宝侗寨。
如今的大部分文字资料在介绍侗族时,都说“居住在湘、桂、黔三省坡地区的侗族,被称为歌的民族。‘饭养身,歌养心’是侗族人民文化观、音乐观、人生观的真实写照”。这话一点不假。我离开老家来到城市工作之前,就浸润在家乡人民的歌声中。劳动之余、逢年过节或举办婚礼时,大人们都要唱歌,而且当然地是唱牛腿琴歌(琵琶歌)。牛腿琴,是侗族特有的一种木制伴奏乐器,通常是与琵琶相配合。如今在三宝侗寨,无论哪个村子,都有几支由男女老少组成的牛腿琴歌队,一年四季您都能听到悠扬悦耳的牛腿琴歌。
侗族心声曲中传
牛腿琴,因琴体细长形似牛小腿而得名,侗语称geis或eis(“各给”或“格以”),是侗族独创的一种木制二弦乐器。两根金属琴弦,有马尾或棕丝做的弓,比小提琴少两根弦,演奏时,琴弦上的乐曲声悠扬清脆,主要用于侗族琵琶歌(牛腿琴歌)的伴奏。与之相配的是侗族琵琶。侗族琵琶有四根弦,为弹拨乐器,既可为牛腿琴配作和弦,又能起演奏时掌握节拍的作用。演奏时,牛腿琴与侗族琵琶经常同时使用。牛腿琴单独使用时,则主要用于单个人说故事(说唱)时。
侗族牛腿琴歌,因用侗族牛腿琴和琵琶伴奏而得名。侗语称为kgal geis(“嘎给”)或kgal beic bac(“嘎贝八”),内容有歌颂美好爱情的,有歌唱幸福生活的,有劝人勤劳向善的,有相互赞美祝福的,有委婉批评不正之风的,也有苦情歌和喻世歌。总之,侗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切美好的事物和生活感悟,都在歌唱之列。
牛腿琴歌的演唱或伴奏形式为男弹女唱或自弹自唱,通常为集体小合唱(少有独唱),男声用本嗓,女声用小嗓(部分高音区用假嗓),声音柔软细腻,曲调婉转悠扬,唱腔高亢清丽,歌词内容丰富,表现力强。比较有名的曲目有《勿板兜堂》(做伴合心)和《纠腊宁赖》(你是好人)等近百首。
少长咸集琴歌节
三宝侗族牛腿琴歌与晚寨琵琶歌、洪州琵琶歌等统称“侗族琵琶歌”,2006年,侗族琵琶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几年,在我中学时的老校长黄明光先生的倡导下,侗族父老乡亲自发组织起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新节日——牛腿琴歌节。都柳江侗族牛腿琴歌节虽是民间自行组织的歌节,但规模和场面浩大,秩序井然,组织者和参与者都热情高涨。通过歌节,游客们可以切身感受到侗族人民古老淳朴的原生态音乐。
第二届都柳江侗族牛腿琴歌节,由定达侗寨承办。定达(音译),在侗语里的意思是“山林脚下的村庄”,位于车江万亩大坝都柳江上游寨蒿河畔。定达寨依山而建,侗族干栏式木楼民居错落有致,民族风情浓郁古朴,是榕江县三宝侗族支系中的一个村寨,全村500多口人全部是侗族。
2018年11月11日,都柳江侗族牛腿琴歌节举办当天,村里男女老幼身着侗族盛装,拉起牛腿琴,弹起琵琶,唱起侗歌。都柳江沿岸28个侗寨35支歌队的近千名男女表演者欢聚于此。到现场观看的侗族乡亲和各地旅游者有近3000人。人们用歌声、琴声、欢笑声共同表达对新时代幸福生活的赞美。
牛腿琴歌演唱直到傍晚时分才结束。之后,我和客人们又应邀吃起了定达侗寨为节日准备的“长桌宴”。由于当天到场的乡亲很多,以至于“长桌宴”从寨子中央摆到了700米外的村口。
为保证来的客人都能吃上“长桌宴”,定达全村男女老少齐动员、齐动手,搬桌子板凳,切菜炒菜捧菜,他们拿出招待贵客的侗家人独有的腌鱼腌肉,拿出自己酿制的糯米酒,蒸好香喷喷的糯米团……村支书杨胜华告诉我,为了准备这次节日的长桌宴,全寨100多户500多人口,人人出份子钱来办歌节,就是我们通常说的AA制。他们图的不是什么报酬,而是为了心中那份难以舍去的牛腿琴歌。
牛腿琴歌是侗族使用人群最多、使用范围最广泛的音乐,是侗族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族人用智慧激扬起侗族文化的浪潮,用歌喉扬起传承非物质文化的风帆。朴实的歌词体现出侗族人民热情好客、乐善好施的民族性格和崇尚美好、憎恨邪恶的思想品质。可以说,在都柳江牛腿琴歌节上听侗族牛腿琴歌,就是在现场欣赏和感受气势恢宏的天籁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