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9月20日 星期五

东西南北中 神州共繁荣

柴逸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9月20日   第 05 版)

  清晨时分,当第一缕阳光洒在东海海面上,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依旧繁星点点;腊月时节,白山黑水之间已是大雪纷飞,而南国之滨依旧艳阳高照。

  放眼神州,960万平方公里陆地上、300万平方公里海洋里有着丰富多彩的面貌。然而也正是因为幅员辽阔的复杂性,中国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在区域之间差异较大,带来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立足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做到东南西北中,全国一盘棋。

  ——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着国家强盛、民族复兴。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平衡内地与沿海之间的发展,国家侧重对内地工业建设的投入。经过努力,上千个大中型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星罗棋布地出现在西部广袤的大地上。原本工业基础薄弱的内陆地区,先后建起了常规兵器、电子、战略核武器、航空航天等数十个工业及科研基地,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

  改革开放号角吹响,按照“先富带动后富”的要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充当改革先锋,一时间外资企业纷纷落户,集体企业、私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东部沿海的经济活力竞相迸发,形成了海内外关注的“深圳速度”“温州模式”,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对外开放持续扩大打下牢固基础。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实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迈出实质性步伐,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分享内地无限机遇……在各项重大区域战略的推进下,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脚步迈得坚实有力。

  ——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地区之间的经济均衡、贫困区域的脱贫致富。曾经,多少人背井离乡、从西部偏僻地区辗转千里来到沿海都市,过着异乡打工的生活;多少老少边穷的群众吃不饱、穿不暖、住不好,向往着衣食无忧,期盼着钱包鼓起。正是区域协调发展,带给我们共享红利、共奔小康的幸福。

  在四川成都,一批批“海归”带着项目和技术在此落户,他们和来自全球的精英对话生物医疗、高端制造、大数据,没有人再说这是一座闭塞的内陆城市;在贵州铜仁,原先的贫困户们在山东寿光蔬菜企业的帮助下当起了职业农民,出品的西红柿“靓女不愁嫁”,收入有保障,日子美滋滋。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分别为6.7%、7.8%、7.4%和5.1%。东部地区“一骑绝尘”的增长格局逐渐被扭转,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呈现出各区域多头并进的局面。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至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预计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区域协调发展,让亿万人民安居乐业、过上美好生活。过去,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壁垒多,联系少。交通跨区难到达,就医跨区有障碍,政策跨区受局限,这些区域间的各种阻隔极大限制了人民群众衣食住行、工作学习的便利性。

  如今,河北保定的病患可以在当地医院接受北京专家团队的诊疗,京津冀医疗资源共享逐步实现;来自香港的创业者可以每天乘坐十几分钟的高铁往来深圳上班,大湾区一日交通圈正在形成;沿着长江11个省区市的居民能够共享清澈江水、美丽生态,这得益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共抓大保护格局”已经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日渐深入人心。

  你追我赶,协调前进;互联互通,便利往来;打破藩篱,融合发展。70年奋进岁月里,一个个共享幸福的中国故事,汇奏出区域协调发展的恢弘交响。

 

  图片说明:

  左上图: 在上海外滩眺望浦东,陆家嘴高楼林立,气势不凡。

  王  冈摄(人民视觉)

  左下图:2019年9月3日,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马鞍山乡青云村彝族群众在山地里采摘万寿菊中药材。近年来,巍山县通过产业扶贫的形式,实现农民脱贫致富。

  张树禄摄(人民视觉)

  右下图:京雄城际铁路是连接北京市区、北京新机场和雄安新区的重要轨道交通线,图为施工现场。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本期统筹:吴亚明 任成琦 王  平

  版式设计:潘旭涛

东西南北中 神州共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