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9月19日 星期四

宁城热水

李古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9月19日   第 11 版)

  宁城辽中京遗址
  来自网络

  听到刘师兄召唤,我和两个朋友欣然登车前往,到达热水村时,刘师兄已在旅馆门前等候。

  热水村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的一个小村子,方圆0.5公里,村里有丰沛的地热水,出水温度高达摄氏百度。

  造化弄人,地热水只眷顾这个村子。村外,无论打多深的井,也打不出热水。所以,依此得天独厚的条件,村里户户办起了旅馆,每家都有大盆塘,有的企业在此投资,还修了游泳池,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来这里泡温泉。

  热水村“越泽”旅馆二楼的房间里,刘师兄对我说,在这儿,放满了水不能马上泡,水温太高,容易烫伤。他告诉我一个方法:“如果你晚上洗,早上要先放水,水流要细,到了晚上,盆塘的水满了,温度也合适了;如果你早上泡,必须头天晚上放上水,一样的做法,放了一宿,水的温度也就合适了。”我知道地热水富含多种矿物质,对人的身体极有益处。所以,在宁城的三天里,早、晚各泡一会儿,泡得脸红扑扑的,跟喝醉了酒一般。

  旅馆有个后门,门外有一条街道,热水村每周一次大集,就在这街上。

  我来的第二天,正赶上大集,集上熙熙攘攘,吆喝声此起彼伏,卖什么的都有。在这里我见到多年没有见的一些东西,如镐头、四齿等。尤其是卖青菜的摊儿,农家自种的,新鲜,也便宜,杏两元一斤、野菜如曲麻菜一元一大包、黄瓜论堆卖,有一种毛桃,自家树上结的,个子不大味道却足,甜酸、爽口,才几角钱一斤……

  在热水村大集上闲逛,看着那些卖农具的老大爷和卖青菜的老婆婆,我想起了我的爹娘。

  小时候,家里有一棵大枣树,每到秋天,娘都要挎着一篮子大红枣,走街串户兜售,或蹲在路边叫卖。红红的西红柿、绿绿的小白菜让我想起老家东墙外的小菜园,那时候,爹常带我在园里浇水、薅草。一切那么熟悉,那么亲切,瞬间,我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

  热水村附近有个酒厂,酿造工艺以手工操作见长,材料是当地产的高粱、荞麦,酿出的酒味道淳厚、绵长。此酒厂在宁城县及至内蒙古小有名气。我们参观了酒厂的粮库和蒸馏车间,品尝了才出的酒头。酒库里,有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年份以及各色包装的酒。

  赤峰市宁城县是“辽文化”的发祥地,境内有辽中京遗址。该城建于公元1007年,历经金、元、明三代。宋朝大学士苏辙出使辽国时曾作《奚君》诗,讲了它的由来和它曾经的繁荣,诗曰:“奚君五亩宅,封户一成田。故垒开都邑,遗民杂汉编。”

  辽中京历经近四百年后,“火废于明”,公元1723年,“垦为耕地”,现遗址只有一个大塔、一个小塔、还有一个半截塔。当地人管大塔叫大明塔,距我们驻地不远。大明塔为实心砖塔,高81米,四面有菩萨坐像浮雕和铭文。整个塔高大、威严,造型秀美,工艺精湛,彰显了契丹人历史上的兴旺。

  当地有个民谣,说“南有九寨沟,北有道须沟”,可见“道须沟”景色之美,该处是个风景区,有石塘林、乐水潭、冰石河、塔头湿地等景点,可惜,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去成。刘师兄说:“留点遗憾吧,你们难道不再来啦?”是的,神秘的热水村,我一定还会来的。

太姥山游思
中国植物的力量(永宁阁随笔)
喜看白琵鹭回泰来
宁城热水
责编:刘发为 邮箱:rmrblyt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