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9月16日 星期一

美丽中国典范看深圳

——《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解读之五

本报记者 罗 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9月16日   第 02 版)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意见》提出支持深圳“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这座中国先行先试的“改革试验田”城市,将从新的起点再出发,在生态宜居方面做一个具有示范效应的领跑者。

  提供可持续样板

  “可持续发展先锋”是《意见》赋予深圳先行示范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意见》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

  “在环保方面,西方一些国家一直诟病中国。这次国家支持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就是向国际社会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样板是可以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并行双赢的。”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多年来,深圳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先试,在绿色发展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目前,深圳近一半城区被森林和绿地覆盖,大小公园近千座,公交车实现100%电动化,PM2.5年均浓度居全国大型城市最好水平之一。

  按照《意见》要求,深圳要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安华对本报记者建议,在环境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深圳要在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城市、沿海、生态脆弱地区,建成有效抵御气候变化风险的机制,建立起良好的可持续利用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区域绿化率、水资源节约率都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空气、土地、植被保护以及促进绿色消费、构建包容安全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居住区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完善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制度保障。深圳一直努力创建生态制度体系样本:率先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政干部任免奖惩的最大考核项;发布全国首个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地方标准;完善环境监管模式和长效机制等。

  “深圳现有的政策、制度和做法还不够。这次《意见》对深圳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深圳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宋丁指出。

  面对先行示范的新要求,深圳改进的空间非常大。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方面,深圳要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运用,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制定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环保监管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形成不敢、不能、不愿破坏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

  除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外,面对快速发展带来的“大城市病”问题,吴思康认为,深圳要率先建设美丽中国的城市典范,还需破解“三大难题”。一是深度挖潜,破解土地资源紧约束的难题。二是创新举措,破解超大型城市“垃圾围城”的难题。三是系统治理,破解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质量差的难题。

  为大湾区做贡献

  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的事,更需要全民参与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深圳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尝试。深圳市标新科普研究院院长陈素平对本报记者介绍说,现在整个深圳市百姓的生态环保意识都有很大提高,政府和民间都在推行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相结合的绿色发展方式。

  目前,深圳在全社会倡导绿色发展的积极作用正在向粤港澳大湾区扩展。按照《意见》要求,深圳要在美丽湾区建设中走在前列。宋丁认为,作为一个高密度人口、产业和资金积聚的城市,深圳既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又要保护好生态,其做法可以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大气污染治理向纵深拓展,为打造宜居宜业的大湾区多做贡献。

  “未来,深圳可以在构建科学高效的治理体系、多元共生的生态系统、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先行示范,在为大湾区居民提供最安全的食品、最洁净的饮水、最优美的环境、最文明的生活等方面,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吴思康说。

中秋国内游人次破亿
中国代表139个国家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上呼吁充分实现发展权
中秋假日道路客运量1.49亿人次
香山革命旧址成参观热点
候鸟迁徙 翱翔海滨
科普“大餐”等您“打卡”
美丽中国典范看深圳
文化知识产权论坛举行
责编:石 畅 高 乔 邮箱:cnshic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