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十六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作家雪漠与高校学者、出版界专业人士进行了一场题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的对谈。雪漠认为,当今时代,中国作家需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主动走向世界弘扬中华文化。就此话题,本报记者对雪漠进行了采访。
记者:近年来,您一直致力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事业。您的代表作《大漠祭》《猎原》《白虎关》已翻译成英文出版;《西夏咒》《无死的金刚心》等作品正在进行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印地语、尼泊尔语、蒙语等多语种的翻译,并将参展今年10月份的法兰克福书展和金树国际纪录片节。作为一名作家,您为何主动担负起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使命?
雪漠:与我们本土极为活跃的文学创作、极为丰富的文学作品相比,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的传播总体上并不尽如人意。我赴美洲、欧洲考察的时候,发现在海外的图书市场,用英文翻译的中文图书非常少。这种状况不是因为中国文学不好,或者中国文化不好,而是中国人不会传播自己。应该倡导中国作家和学者要融入这个时代的主流,了解这个时代的规则,学会如何传播运营,主动走出去,而不是仅仅依托政府,或者等待别人来发现。如果作家只是闭门写作,不去了解这个世界,中国文学和文化是不可能走出去的。下一步,我打算建立跨国出版集团,用这种商业模式做载体,让更多作品出海。
记者:走出去后,您希望通过文学作品向世界展示什么?
雪漠:前几年,我去美国准备办特殊人才移民。开始,我对美国充满惊喜,但慢慢地看到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考察越多,越知道中国的好。最后决定不移民了。我认为,衡量一个政府优秀与否,只有两个字:民生。我亲眼看到中国的基础设施是我考察过的所有国家中最好的,农民的日子是中国几千年来过得最好的时候。中国的变化需要让海外读者知道,以消除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误解。同时,世界更需要了解这背后的中国文化。
记者:中国文化能给当今世界带来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雪漠:中华文明拥有极高的智慧,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和平,带来一种共同命运和谐共处的理念。这种东西包括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智慧的部分,我把它以艺术的形式融入作品中。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有欲望不要紧,要合乎道而行。凡事不可过度,要知足。但对社会,要积极贡献、进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道德是自我内证,法律是外在约束,对社会而言,两个都必须有。
“朝闻道,夕死可矣”,中国文化精神应该成为世界性的精神。这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通过文字、图像等各种载体与世界各国人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