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9月4日电 (记者潘旭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日举行省(区、市)系列新闻发布会,请中共青海省委书记、青海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军,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青海省人民政府省长刘宁围绕“建设国家公园省 传递大美青海情”作介绍,并答记者问。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王建军介绍说,伴随着新中国成立70年的铿锵步伐,青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35倍;森林覆盖率从不到1%提高到7.26%,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比1978年增长158倍和91倍;人均预期寿命72.05岁。
王建军还重点介绍了青海“大”的价值和“美”的颜值。
习近平总书记给青海定位了“三个最大”,就是“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青海作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和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资源总价值达18.39万亿元,每年向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生态服务总价值为7300亿元,气候调节和物种保有等功能性价值不可估量。
青海的“大”,还在于地域广袤,资源富集。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储备地,青海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105万亿元,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200万千瓦,保持着连续15天360小时100%清洁能源供电的世界纪录。青海的“美”,美在山川壮丽,美在人民朴实。青海是山宗水源路之冲,昆仑山横贯全境,三江水奔涌而出,青海湖烟波浩淼,祁连山林海莽莽,大自然绘就的每一幅画卷都引人入胜。
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青海作为三江源、祁连山的所在地,担负着中国第一个、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的2个试点任务。
王建军介绍说,为加快推进三江源、祁连山2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青海组建了省州县乡村五级国家公园管理的“大部门制”实体;成立了三江源生态法庭;编制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了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对三江源地区取消地区生产总值指标的考核;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设立院士工作站;省内大学开设了国家公园管理方向的专业学科;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一期、二期和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4.3万名牧民放下牧鞭由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管护者。
王建军表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的实践,让青海变得越来越成为一个有山有水的景观园,全省各类自然保护地217处,90%的国土是限制和禁止开发区,湿地面积居全国首位。
探索绿色发展体系
刘宁介绍了青海如何探索符合省情的绿色发展体系。
在绿色能源方面,青海目前清洁能源装机突破了1200万千瓦,正在打造从青海到河南的世界上第一条全部绿电的可再生能源特高压通道;青海正在打造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基地;青海实现了全省范围内连续15日绿电供电的计划,这也是世界首创。
在绿色产业方面,青海限制高耗能企业发展,大力推动循环经济、数字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的产值已经占青海省产值的60%以上。
在绿色消费方面,青海紧密结合绿电、枸杞、农副产品发展,注重绿色消费。
在绿色有机农牧业方面,青海和农业农村部协同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青海是牦牛之都、藏羊之府,青海的牦牛占了世界总量的1/3,通过进行可追溯体系建设,在绿色发展方面都有了新起色和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