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9月02日 星期一

中国开拓自贸区发展新空间(专家解读)

■受访专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周 密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9月02日   第 10 版)

  8月27日,被划入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的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一片繁忙。
  张进刚摄(人民视觉)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8月26日报道,中国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统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指出,此举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举措,强调要把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统称“自贸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路透社报道称,中国自贸区队伍再添新成员。《总体方案》称,各自贸区要立足各自区位优势,围绕投资、贸易、金融等服务中国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布局。

  《联合早报》网报道称,中国官方近期密集出台与自贸区相关的对外开放措施,旨在持续展示对外开放姿态,并推动与周边国家更多元化的经贸合作。报道表示,新一批自贸区也有望推动新加坡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合作。

  

  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高地,是全面深化改革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至今,自贸区的探索逐步推进,与“一带一路”倡议遥相呼应,成为中国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大背景下自内而外开放的有益尝试。

  6年来,自贸区作为中国最高水平区域开放的探索,从具备较强产业基础的上海启动,逐步实现由沿海向内陆、再向沿边的推进,为中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试验田。与传统意义的区域型开放实践不同,自贸区遵循自上而下的引导、授权与自下而上的创新、探索相结合的理念,更加注重调动和发挥地方积极性。各自贸区以自身的资源禀赋和行业优势为依托,以更为开放的发展环境吸引全球要素资源的集聚,进而总结经验、评估风险,为更广泛区域的开放做准备。

  自贸区带来制度创新,可以为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积累经验。作为全球性大国,伴随经济体量和影响力的增加以及谋求共赢发展的良好意愿,中国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关注,世界期待中国方案。面对多边经贸谈判推进缓慢、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国向世界作出庄严的开放承诺。然而,辽阔的疆域和巨大的地区差异决定了开放不应该“一刀切”,差异化的开放路径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伴随着越来越多省区市的经济总量“富可敌国”,地方经济的发展更需要适合自身的模式,要素流入与流出亟需减少障碍。

  本次自贸区再扩容,既弥补了东部沿海省区市自贸区实践的缺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又为沿边开放创造了发展环境。正如自贸区一贯的原则,开放实践并不只服务于当地发展,也是为中国更加有效地推动开放积累经验。过去40多年的开放进程说明,中国经验是有效的,经济发展和减贫成绩令世人瞩目,开放与发展的成功做法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可,也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重要引擎。

  自贸区创造发展空间,有效增强了全球资源优化发展的动力。自贸区的负面清单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投资机会,贸易便利化措施推动中国加快落实WTO《贸易便利化协定》,承诺并从中获得成本节约的好处。与之相配套的与投资者工作、生活相关的便利化举措,有效改善了外商投资企业在华发展环境,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支持。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以来,12个自贸区以中国0.3%的面积吸引了14%的外商直接投资,成为对外资最具吸引力的地区。应该看到,伴随着自贸区范围的拓展,新一批清单中的一些欠发达区域也成为创新高地。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此类区域尽管经济产业基础可能相对薄弱,但在吸引特色产业集聚和发展上往往具有发展空间大、土地和人力等要素成本较低的优势,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性。技术创新改变了传统的要素组织方式,也使得传统的交易模式发生深刻变化。数字贸易带来对传统产业的全新变革。地处内陆的区域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存在与沿海区域站在同一起跑线发展的可能性。

  深化改革开放,中国仍然在路上。数量更多的自贸区意味着创新实践面临更多可能的方向,相关经验的复制与推广将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的推动力。面向未来,自贸区网络布局仍将继续完善,广泛分布的自贸区有望成为各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形成相应的产业集聚与辐射拉动效应。成功经验的复制和推广有望为同等发展水平及相似产业基础地区的开放提供支持,形成开放政策福利的溢出效应。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自贸区作为创新发展的特殊区域,既是中国各省区市连接世界的锚点,又是衡量开放实践压力测试效果的试验田,将为中国市场的开放与风险防控的同步推进提供重要经验。

  (曹文潇采访整理)

美国“极限施压”吓不倒中国(国际论道)
海外声音
中国开拓自贸区发展新空间(专家解读)
责编:严 瑜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