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8月20日 星期二

“塑战塑决”微塑料

傅晓怡 李 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8月20日   第 08 版)

  中国是世界塑料生产和消费大国,产生的塑料垃圾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分解为细小的塑料颗粒。这些塑料颗粒虽微小,但威力不小,不论是残留在土壤中还是流入海洋,都后患无穷。

  “海洋中的微塑料极易被鱼类误食,一些微塑料在海洋生物的消化道内长期积累,使他们产生饱腹感而停止进食,导致死亡。”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高振会介绍说。人类如果吃了体内带有微塑料的海洋生物,微塑料也会在人体中富集,其危害不容忽视。

  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已引起国际重视。为维护海洋生态环境,中国积极履行微塑料治理职责。2016年,国家海洋局启动国内近海微塑料监测工作;2017年,中国首次将海洋微塑料监测范围扩大至大洋及极地领域;同年,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成立“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研究中心”,为深度参与全球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公益性服务。

  微塑料的形成过程涉及生产、消费、处置等多个方面,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的共同参与。治理微塑料污染,最根本的要从源头上治理,即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调整消费结构,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是很重要的,国家环境部门也可以将环境工作纳入考核。”高振会认为,中国今年陆续开展的垃圾分类举措,推动了塑料的进一步回收利用,从源头上防止了塑料垃圾入海。

  同时,一些海洋微塑料的调查和监测工作也在逐步展开。高振会建议,应从国家层面支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监测技术方法,通过科技进步推动海洋微塑料污染的防治工作。

  近些年一些组织和个人也开展了不少海滩清理活动。在浙江舟山,老渔民杨世钗自发打捞海面漂浮垃圾;在福建晋江市金井镇塘东村,一些村民自发组织义工队,定期清理海滩垃圾,维护沿海环境。

  目前中国微塑料的研究、治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

  “要想公众参与进来,需要多开展科普性的工作,比如公益广告、科普讲座等。人们如果不了解微塑料的危害,就很难培养起减少使用塑料制品、积极做好垃圾分类的意识,得让大家了解到微塑料的危害。”青岛市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青岛科技大学张江辉博士告诉笔者,“科研单位一定要加强微塑料的研究,开发可替代的产品。同时,积极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激发公众的海洋环保意识,这也是微塑料防治工作中的关键因素。”

梅联:一个小渔村的环保梦
“塑战塑决”微塑料
打赢这场持久战(新时代新步伐)
责编:罗 兰 邮箱:dzzbl88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