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8月13日 星期二

现代汽车集团联手各界治理内蒙古盐碱干湖盆12载

从荒漠里长出的绿色希望

本报记者 聂传清 严 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8月13日   第 11 版)

  图为参加2019年“内蒙古盐碱干湖盆治理”项目的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哈根诺尔的盐碱干湖盆插植沙障。沙障用红柳枝做成,可以减轻风沙对播种在盐碱地里的碱蓬和碱茅草等植物的侵扰,使之更好存活。
  本报记者 严 瑜摄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而内蒙古又是中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如何让“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画面不仅出现在诗中,更呈现在眼前?近年来,不少人走进内蒙古,同当地政府和民众一起,治理荒漠化,还绿大草原。在这其中,有一群韩国友人,他们不远千里,深入草原腹地,埋首治理盐碱干湖盆,已有整整12载。在他们努力下,贫瘠的土地长出了绿色的希望。

  风,应该是看不见的

  “风是什么?风是呼呼的声音,风是看不见的。”一名蒙古族环保工作者曾经写下这样的文字,描绘养育他长大的草原上纯净的空气。然而,近十几年来,“草退沙进”现象一度严峻,受荒漠化问题影响并困扰的不仅仅是中国。

  2002年,一场“看得见”的沙尘暴肆虐东北亚,大量盐碱颗粒裹挟其中。泛黄的天空、污浊的空气拉响环境保护的警报。在中国、蒙古等沙尘源地区进行跨国防止荒漠化行动成为国际社会着手酝酿的议题。

  2008年,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将目光锁定内蒙古,联合韩国国际环保组织“生态和平亚洲”共同开启“内蒙古盐碱干湖盆治理”工作。

  何为盐碱干湖盆?7月下旬,本报记者来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哈根诺尔,一探究竟。

  车子从“内蒙古盐碱干湖盆治理”项目基地出发,在一片广阔的草场上,沿着浅浅的车辙向深处开去,两边草色青青,不时可见悠闲踱步的牛羊。然而,不到10分钟,眼前景色陡然一变,一片白茫茫的贫瘠土地“冲”入视线,望不到边。这就是让风有了“颜色”的源头之一。

  “我们脚下的位置原本是一个巨大而美丽的湖泊。随着地下水位下降,湖底裸露出来。又因干旱、盐碱度高,几乎没有原生植被生长。一旦遇上大风天气,这里容易形成沙尘或盐碱尘暴,严重威胁周边的天然草场乃至更远的地方。”站在一片干涸的土地上,“生态和平亚洲”中国办事处主任朴祥镐用一口流利的中文细致讲解眼前所见的来龙去脉。

  12年前,这名来自韩国的环保工作者和现代汽车集团的同仁一起来到锡林郭勒大草原,开始盐碱干湖盆的治理工作。前五年,他们在查干诺尔盐碱干湖盆开启第一期治理项目,在草原腹地铺上了5000多万平方米的一年生碱蓬、芨芨草等固沙植被,湖盆生态因此发生了显著变化。2014年,他们又将宝绍岱诺尔、哈根诺尔等地的盐碱干湖盆作为第二期项目的治理对象,并在一期项目基础上,探索治理盐碱地的更好方法。

  治理盐碱地难吗?幅员辽阔、交通不便、施工困难、干旱缺水、沙尘暴多发、气候变化无常……朴祥镐一口气都说不完碰到过多少困难。“我们试验了几十种植物,才发现碱蓬、碱茅草这两种可以在盐碱地成活的植物。”

  这么难,为什么还要坚持?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社会责任贡献部部长申在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了答案:“企业、环境、地区、人是发展的共同体。内蒙古盐碱干湖盆治理,关系东北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保护环境视作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申在珉介绍,截至目前,现代汽车集团在“内蒙古盐碱干湖盆治理”项目中投入的资金累计超过6000万元人民币。

  把绿色的种子撒进心里

  6点,晨光微熹,牧民家的牛羊刚刚走出圈舍,一群年轻的身影陆续从项目基地的蒙古包里“钻”了出来。简单收拾之后,他们挨个儿跳上卡车后车厢,向不远处的盐碱干湖盆驶去。

  一天的劳作开始了。男生们用铲子在坚硬的盐碱地上凿出一条沟,再将成捆的红柳枝挑拣出来,徒手折成齐膝高长短;女生们接过枝条,俯身插进泥里,一根紧挨一根,排得密密麻麻。

  太阳越爬越高,地表温度快速上升。伴随落入泥土便旋即蒸发的汗水,一道道犹如篱笆的沙障向远处延伸开去,守护着那一簇簇在盐碱地里顽强扎根的碱蓬和碱茅草。

  “我们这几天的目标是插植两排80米长的沙障。谈不上辛苦,就像之前参加过这个项目的朋友和我分享的,很值得来。”范志辉是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的一名在读研究生。在7月17日至22日的6天里,他和其他59名来自京津地区的高校大学生,作为现代汽车集团2019年“内蒙古盐碱干湖盆治理”项目的第一批大学生志愿者,来到哈根诺尔。

  插植沙障,做生态笔记,体验牧民生活,对于这群来自城市的“90后”、“00后”而言,一切所见所闻都是新鲜的,也是震撼的。

  “我们从基地出发,车子开了没多久,前一秒两边还是绿油油的草地,突然下一秒就变成寸草不生的盐碱地。那一瞬间,我特别震惊,原来盐碱地离草原这么近,环境破坏这么严重。”余雪来自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这个20岁的女孩因为专业实习去过很多省市,见过多种地貌。但她对本报记者说,这一次是最难忘的。

  “短短6天,我们能插的沙障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把在这儿学到的环保知识、环保理念传递给更多人。我相信,意义更大。”这是余雪参加此次志愿活动的体会,也正是现代汽车集团的初心。

  早在“内蒙古盐碱干湖盆治理”启动之初,现代汽车集团便组织在华员工和韩国大学生到内蒙古参加公益活动。2010年,在有了丰富经验、做了充分准备之后,集团开始定期招募京津地区的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十余年间,4000多名志愿者来到这里,其中大部分是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

  “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知识储备丰富,未来有无限选择。这样一群不同专业、思维活跃的年轻人聚到一起,关注同一个问题,能不能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方案,可不可以影响更多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申在珉看来,这对未来是有价值的。

  一年又一年。如今,盐碱干湖盆上埋头认真劳作的那些年轻身影以及每年招募启示发布后收到的海量申请表,都无声而有力地告诉申在珉和他的同事,9年前那个决定是正确的。

  草原是要大家来保护的

  站在哈根诺尔盐碱干湖盆中心,向四处眺望,灰白色的土地上,稀疏的绿意由远及近,正在铺陈开来。仔细看去,有些植物已经高过人们的膝盖。

  “那些高高的是芦苇。二期项目启动后,我们发现芦苇和碱茅草一样,都适宜盐碱地的土壤环境。不同的是,碱茅草长在干燥环境中,芦苇则能在水中生长。盐碱干湖盆地地势低洼,下雨时会有积水。如果同时播种、移植碱茅草和芦苇,可以提高作业的生存率、降低损失。”朴祥镐望着不远处的一簇芦苇丛,眼里闪着光,“我们的目标是今明两年在这里完成5000亩植被种植。如果它们能够成活,并且自己扩散,那就好了!”

  这群“绿色播种者”始终坚持在绝境中找寻希望,从未想过止步。

  为了加强治理力度,二期项目在正蓝旗建设了现代生态园育苗基地及生产基地,用以育苗试验、治理筹备等工作。申在珉介绍,今明两年,在做好防固风沙的同时,项目的工作人员会在哈根诺尔集中进行碱茅草和芦苇的大规模播种和移植,验收二期项目的试验成果和治理效果,并以此为基础筹划现代生态园三期项目计划。

  盐碱干湖盆正在渐渐绿起来。在人们心里,一颗绿色的种子同样已悄悄萌芽。

  “内蒙古盐碱干湖盆治理”项目负责人鹿美娇告诉记者,现在她和同事每次来到盐碱干湖盆,大家都会相互提醒,“小心脚底,这是刚刚播种的地方”“不要踩这,它们刚刚发芽”。在他们眼中,每一颗种子、每一个绿芽都是希望,都值得呵护,而从点滴细微处保护环境的意识已在他们的心中生根,成为一种习惯。

  在申在珉看来,相比盐碱干湖盆的形成历史,12年不值一提。“我们希望用实际行动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聚集更多力量,共同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如今,企业员工、大学生、媒体志愿者陆续加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汇入贫瘠的盐碱干湖盆。人们有更多理由相信,未来的某一天,这里会再现丰茂水草,哺育成群牛羊。

  “像锡林郭勒盟这儿的天然草原,太珍贵了。”朴祥镐望向远处苍茫的草原,那是他心之所系的向往。“保护草原,治理荒漠化,这是不分国界的。爱草原,就要过来保护。”

从荒漠里长出的绿色希望
公告
通知
公告
责编:徐佩玉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