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8月13日 星期二

各种类型与主题的“国际级”博览会不断增多,影响力日益提升——

中国的“会展之窗”越来越敞亮

本报记者 王俊岭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8月13日   第 06 版)

  盛夏时节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场馆一派火热景象,上千名工人全力备战第二届进博会。图为工人正在操作机械清洗场馆外墙。
  杨建正摄(人民图片)

  不久前,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贝宁国家日”活动在北京世园会园区举行。观众在世园会园区贝宁共和国展区参观当地特色饰品。
  任 超摄(新华社发)

  日前,2019青岛国际软件融合创新博览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图为瑞士ABB集团一款工业机器人展示复原魔方。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摄

  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暨国际生态产业博览会日前在青海西宁开幕。图为志愿者与外国客商在交流。
  新华社记者 王 艳摄

  在近期商务部的一系列发布日程中,各种类型的博览会频频占据发布会的主题:从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到第三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从第四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到第十二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从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暨博览会到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倒计时100天,令人目不暇接。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各种类型与主题的“国际级”博览会影响力日益扩大,不仅有利于地方发展开放型经济,更体现出中国对外开放步伐逐渐加速,释放的中国机遇越来越多。

  

  各国竞相来华“淘金”

  1890年,世界上第一个样品展会在德国莱比锡举办,成为近代会展业的开端。如今,随着全球各地经济交融程度的加深,各种类型的论坛、会议、博览会日益成为各国商界人士交流合作的重要舞台。

  “开展第一个上午,我就挣了几千元人民币。感谢中国朋友邀请我们来参展。”不久前在西安举行的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上,来自柬埔寨干拉省的商人塞特操着一口中文,笑吟吟地“炫耀”自己的业绩。说话间,又有不少中国消费者光顾他的展台,对充满异域风情的银器爱不释手。

  这几年中国游客络绎不绝,让塞特的生意十分红火。塞特索性直接来中国寻找更多机遇。“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我觉得离中国市场更近了。”塞特说,听说柬埔寨是本届丝博会的主宾国之一,许多朋友嗅到商机,纷纷组团前来参会,来中国“淘金”。

  6月27日至29日,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非洲客商云集三湘大地的同时,当地企业也借助会展的“主场优势”获得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中联重科在主会场广场展出了系列农业机械产品,如PL2304大马力轮式拖拉机、RH904轮式拖拉机、TE80轮式小麦机等,产品性价比高、性能卓越,适用于非洲市场的农艺和作业环境,获得了非洲企业的高度关注。

  中联重科重机公司副总裁潘振洋介绍,针对非洲国家农业机械化率低以及在提高农业机械化率时面临的资金、人才等难题,中联重科以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为非洲国家定制、开发适用于当地需求的农机产品;为当地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方案提供参谋和技术支持;为非洲国家全程机械化融资发挥重要桥梁作用,解决资金短缺难题;助力打造非洲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培养非洲当地农业机械化人才。

  德国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助理曹建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会展将各类资源要素的管理者在短时间内聚集在一个特定空间之内,不仅为商业机会与思想碰撞提供了独特的舞台,也为当地“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德国法兰克福为例,经过长期的发展,法兰克福已经成为欧洲的金融和服务业中心,欧洲中央银行及400多家金融机构立足于此。”曹建生说,现今的会展行业更趋多元化、专业化,与当地贸易及金融发展环环相扣,会展早已成为全球各行业领域以至各国挖掘潜在市场和开展多边贸易的重要载体。

  “亲诚惠容”名片更加闪亮

  中国—东盟博览会连续多年在广西举办,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成为吉林省扩大开放的品牌活动,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落户宁夏回族自治区……如今,中国各地的“会展之窗”不仅越开越大,而且种类越来越丰富。这些,都源于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以及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热络。

  比如,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今年1—6月,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额2918.5亿美元,同比增长4.2%。与此同时,截至2018年底,中国和东盟双向累计投资额达2057.1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15年间增长22倍,东盟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点地区,为促进区域内各国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商务部部长助理李成钢表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持续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助推器”作用。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15年来,始终紧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在推动贸易、促进投资的基础上,紧紧把握国际产能、园区合作、互联互通、跨境电商等合作热点,拓展平台,丰富内容,提高实效,为双方企业创造商机,为推动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发挥了积极作用。

  再如,2018年中国与东北亚地区五国贸易额合计约7585.7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近1/4。其中,中日和中韩贸易额均超过3000亿美元,中俄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中蒙贸易额接近80亿美元。截至2019年5月,日本累计在华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额1137亿美元,韩国对华实际投资额801.8亿美元,分别是中国第一大和第四大外资来源国。

  “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已经成功举办十一届,是积极推进东北亚区域国家间互联互通、有效建立合作机制的重要平台;是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窗口,也是我国向周边国家传递‘亲诚惠容’的重要名片。国家发改委将积极借助中国—东北亚博览会这一重要平台,充分发挥东北地区沿海沿边区位优势,采取更大力度开放措施,着力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曹元猛说。

  专家指出,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加深,不仅体现在国家宏观层面,更体现在地方、行业等中观、微观层面。各种形式的“会展之窗”也有着越来越丰富的时代内涵。

  分享中国会展经济红利

  高效,是会展经济最为奇妙之处。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尽管只有3天,却吸引了3500余名境内外参展商、采购商和专业观众,实现了53个建交的非洲国家和国内31个省市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覆盖。会展期间,中非地方政府、国有及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商协会以及非政府组织,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同签署了84项合作文件,涵盖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农业、制造业、航空、旅游、友城等领域,涉及金额208亿美元。

  蒙古国食品农牧业与轻工业部部长乌兰表示,2015年举行了第一届中蒙博览会,2017年举行了第二届中蒙博览会,取得丰硕成果,自己非常高兴地看到中蒙博览会对于两国经贸、文化、教育、投资、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平台作用。乌兰说,从2018年的数据来看,中蒙两国外贸总值为84亿美元,同比增长21%,中国对蒙古国的投资达到48亿美元,其中48%主要投资于地质、矿产勘探与采矿业;21%投资于贸易、公共餐饮业;中蒙博览会对于优化中蒙贸易结构、出口多元化、加大附加值产品和非矿产产品的出口具有积极意义。

  一些历史悠久、影响力大的国际性博览会,还吸引了“域外”国家的关注和参与。“我们希望在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进口商和消费者们能更加了解波兰提供的各种优质产品。这些产品在欧洲市场以优质闻名,其中包括以其无与伦比的口味和严格遵守安全标准而闻名的波兰食品,质量和安全以同等承诺制造的波兰化妆品和药品,以及结合了独特设计和注重细节的波兰家具。”波兰驻广州总领事亚当·布拉尔赤克说。

  “中国经济在过去数十年间稳定发展,中等收入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如今是拥有近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推行对外开放的决心,让更多外资企业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各类型的会展活动,无论是面向全球,或是诸如面向特定市场,都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门户。”曹建生说,贸易展览是助力改革开放的重要渠道之一,公司进入中国市场30多年来,把握不同阶段的改革机遇,在中国大陆每年举办逾40个专业展会,近年来更是不断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展会网络,积极扶持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

中国的“会展之窗”越来越敞亮
把中国的商贸“朋友圈”扩大(开放谈)
责编:王俊岭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