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8月03日 星期六

马向华

弓弦声声传民乐(人物)

□ 郑 娜 潘俊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8月03日   第 07 版)

  马向华(前排右一)与学生们共同演出

  从对音乐有感悟力的懵懂小孩到成为二胡专业的高材生,从享誉国内外的二胡演奏家到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民乐学科主任,马向华从人生的偶然走向了必然。为了给中国民乐发展输送好苗子,打好人才基础,在18年的教学生涯中,她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舞台、更深的爱留给学生。她说:“我从没想过要从事别的职业,唯一的想法就是当老师。这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我将倾尽毕生所学传授给学生。”

    

  二胡演奏家的成长之路

  马向华学习二胡纯属偶然。四五岁时,她去济南少年宫参加面试,因为唱《绒花》唱得泪流满面,被现场的二胡老师一眼看中。“老师大概是想,这么小的孩子就对音乐有着如此敏锐的感受力,太适合学二胡了吧。”回忆起往昔,马向华笑着说。

  在少年宫的学习,敲开了马向华二胡艺术的大门。因为学得不错,父母决定让她试着考考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下文简称附小)。为了考学,她开始了3年的“魔鬼训练”。那是一段令她时隔多年回想起来,还觉得“很苦”的日子。

  “真的很苦,每一个音符必须严格,必须准确,跟在兴趣班时拉琴完全不一样。”马向华说。虽然苦,但是那3年的训练,被马向华看做是自己艺术道路上第一次“质”的飞跃,让她懂得了学艺术,后天的努力极为关键。

  考入附小后,马向华被“植入”更为专业的学习土壤,很快获得了艺术上的第二次飞跃。那时,附小有一支名为“小小演奏家”的队伍,由学习二胡、琵琶、笙等乐器的若干学生组成。因为能力突出,马向华也是其中一员。“小小演奏家”经常代表学校在国内外巡回演出,登上大大小小的舞台,对马向华提高演奏水平、丰富舞台经验、增强自信,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就这样一路从附小、附中,再到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刘长福、李恒、田再励等诸多胡琴艺术家,马向华完成了高水准的专业训练和丰富的舞台实践,形成刚柔并济、优美清新的个人风格,成为各类二胡比赛中的常胜将军。1997年起,她已在国内和香港、台湾、日本、北美等地举行了数十场独奏音乐会,录制了十多张个人音像专辑,其中包括多种风格及大量高难度的二胡曲目。因为出色的艺术表现力,她还被许多著名作曲家如黄安伦、陈其钢、谭盾、石井真木(日本)指定为音乐会的合作对象,享誉海内外。

  坚守初心的耕耘者

  2001年,马向华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央音乐学院硕士毕业。彼时,她已是国内外知名的二胡演奏家,海内外很多乐团邀请她,但马向华一心一意想要当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

  “我从没想过要从事别的职业,唯一的想法就是当老师。”毕业后,她留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任教,并于2012年成为硕士生导师。目前,她带的学生中既有中学生,也有本科生和研究生,跨度很大。

  “对待不同年龄的学生必须得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马向华说。在18年的教学生涯中,她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大量二胡专业的好苗子。在她看来,想学好二胡,学好任何一门艺术,最重要的是“必须有真诚的态度,要一直抱有坚定执著的追求信念”,因为“做任何事往往都是一时容易一世难”。

  二胡演奏是天赋与努力的双重结合。天赋即一些硬性条件,比如手指细长、有韧性,手臂修长等。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对音乐的敏感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乐感。“在音乐中,音符只存在于表面,能否展现出音符背后的灵魂或形象,对演奏者是极大的考验。只有具备乐感,才能体味到更深层次的东西。”马向华说。

  努力就是要不断练习。“每一次练琴都是对艺术的精雕细琢,只有不断打磨,一遍遍地抛光,才能成就伟大的艺术品。”马向华向来都是这么教导学生的。她不仅要求学生勤学苦练,多年来还坚持带领他们到全国各地巡演,创造更多登台表演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除了严格的专业训练,马向华还倾注了大量心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名合格的教师光传授技能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育人”,在马向华看来,学习音乐包括民乐,对于孩子们来说,获得的不仅是一种技能、技巧,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精神世界,所以教师一定要修养自己的内在,以身垂范,引领孩子们通过音乐更好地激发自己智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世界。

  对“根”的寻求与回归

  二胡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中国民族传统乐器。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门传统艺术,一直是马向华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

  近些年,民乐与西方音乐合作的现象日益增多,马向华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传统不能自我封闭,一定要善于学习和吸收。在交流合作中汲取他人的元素丰富自我,这样民乐才能发展得更好。”但是,她也指出民乐自身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知道最终的方向在哪里,要坚守住自身最独特的东西。

  “包括二胡在内的民乐,只有守住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才能在世界上占据独特优势。”马向华表示。2013年她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民乐学科主任后,经常会组织开展一些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和讲座,邀请专家授课,内容包括戏曲、民歌以及其他非遗文化。她坚信“只有为学生注入更多的传统基因,民乐发展的根基才会更牢固和扎实”。

  这几年,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给民乐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得益于几代民乐人的努力和中国国力的提升,民乐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马向华和学生们的海外演奏会经常是场场爆满,民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听众。“学习民乐最好的时代来了。”马向华兴奋地说,“我将倾尽毕生所学传授给学生,不负这个最好的时代。”

弓弦声声传民乐(人物)
抓住“真文化”而不是“假标签”(墙内看花)
第三届儿童戏剧教育成果展演举行
女性视角和女性题材引人入胜
青春芒果节引领青年文化
东江剑魂颂诗歌朗诵会举行
丝路重镇哈密用音乐记录时代变化
责编:郑 娜 邮箱:zhengna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