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6月26日 星期三

红色新庄

走好农旅融合路

王艳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6月26日   第 12 版)

  新庄村村貌。
  杨宏毅摄

  有一个村的名字叫“红色新庄”,眼下声名远播,被游客们誉为红色文化驿站。新庄村坐落在云南省宾川县海稍水库东侧,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从模样上看与其它村庄无异,走进它,就会发现这里不论男女老少都身着红军军服,闲聊、干活都是如此。

  历史已然远逝,但红军精神却在此代代传承,生根发芽。1936年4月21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萧克、王震等带领中国工农红军红六军团红军将士在新庄村休整一晚,与这里的人民结下鱼水深情。当时新庄村9户人家仅有的5个青壮年就有4人参加了红军,之后为革命事业英勇捐躯。“当兵就要当红军”,老房墙上刷着的标语,向人们述说着那个久远的岁月。

  我慢慢走上台阶,走在小巷里,走进屋檐下,我看到红色的墙,青色的瓦,复原后的红军指挥部,看到村中建筑物最醒目的地方都是大幅红色标语和彩画,内容大多是提倡脱贫致富和弘扬“长征”精神。

  2006年,看到家乡在依靠传统粮烟种植难以脱贫致富的现实,在外创业有成,出生于新庄的蒲国宏毅然回乡建成云南首个自然村“红军长征纪念馆”。这个纪念馆承载着红色情愫、引领村民致富,让新庄村旧貌换新颜。

  2015年8月,新庄村组建宾川县红色海稍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公司。全村村民携手入股,低保户、贫困户也成了“上班族”。蒲国宏带领村民挖掘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和海稍鱼美食文化的优势,着红军服、戴红军帽、唱红军歌,人们身处其间犹如穿越到80多年前的那段烽火岁月。开展吃农家饭、住农家院、重走长征路、民族团结大联欢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延续红色主旋律,“党支部+红色旅游+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开辟了新庄村“以文促旅、以旅兴农、农旅文融合”的新路。

  午后的阳光照在新庄的村道上,64岁的李翠存穿着一身红军服,坐在路旁亭子边缝鞋垫,飞针走线下“花开富贵”的图案很是夺目。“农闲的时候,我就来这里上班,工资一天50元。家里还种了葡萄,收益非常好。”李翠存介绍。

  “发展乡村旅游是全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村民杨国菊一边笑迎客人,一边推介红军村的红提、红心榴。杨国菊一家三口均是残疾人,曾经是村里的低保户,后来靠着坚强的意志和科技种植发家致富,建起了全村最大、最漂亮的房子。新庄村红色旅游红火后,她把自己的房子装修成客栈,还借势电商销售自家种植的葡萄、石榴,她这样说:“希望我们新庄村的日子像石榴一样红红火火。”

  夏日融融,新庄村满园的葡萄、石榴、橘果现出缤纷五彩的颜色,令人流连忘返。如今,新庄村已初步形成红色教育基地、花果山、葡萄走廊、海花草原、少数民族村五个板块,正在努力打造现代农业、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产业融合示范村,截至目前,新庄村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千万元。

多面南京
三去东营看槐林(行天下)
走好农旅融合路
瑶里“慢”时光
责编:尹 婕 邮箱:rmrbyinji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