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6月26日 星期三

多面南京

胡婧仪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6月26日   第 12 版)

  还未进入三伏天的酷暑难耐,但夏天早已趴在窗边,淅淅沥沥的小雨便趁着这段最好的时光轻轻落在你身上,似有似无,亦真亦幻。初次与这个城市相遇,你便会知道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的十朝都会绝非空谈,时间变成了无数个片刻渗进了这座城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朱偰先生赞叹:“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古之金陵,今日南京,这里四季分明、依山傍水,还有新鲜的盐水鸭和地道的小笼包。美景、美食,是人们难抵的两大诱惑。喝一口鸭血粉丝汤,看一眼窗外,秦淮河缓缓流过,独有自己细腻的力量。它托着两岸的青瓦与白墙,载着小巧的画舫与轻舟,衬着浮动的灯火与涟漪。外公外婆告诉我,他们上大学时就在秦淮河上坐船了。无论是面对古今文化对它的赞誉,还是“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时代更迭,秦淮河都不曾动容,始终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

  瞻园作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是南京现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明代园林。虽有着2.5万平方米上下的面积,但走进去你就会发现,里面竟是如此的精致且蜿蜒。不效仿紫禁城方方正正的结构和大气的门面,瞻园有着长条式的布局,穿插着起起伏伏、忽明忽暗的亭廊;随处可见的假山各有姿态,却又和自然形成的石山毫无二致;郁郁葱葱的绿植把厅堂的墙映衬得更加神秘、雪白、明亮。这回倒不觉得是回到了明清时代,竟有点像身处墨色国画之中,“瞻望玉堂,如在天上”。

  古典的风采不仅在名胜古迹里,也弥漫在校园中。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作为金陵大学的旧址,走过整整一个世纪,依旧把书卷气保留得恰到好处。走进学校大门,是一条宽敞的主干道,两旁的梧桐树有着坚实的树干、清晰的轮廓、明丽的叶子,是最让学子们魂牵梦萦的校园景象。继续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独具民国特色的教学楼群,浅青色的铁门刻着简单的花纹,边边角角隐约能看到铜色锈迹,仿佛下一秒梳着学生头、穿着布制校服、手捧一叠书的民国女学生就会从门里走出来。穿过教学楼,眼前突然明朗起来——一大片翠绿的草坪,上面散坐着安静读书的学生,隔壁是被爬山虎热情拥抱的钟楼,“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校园的生活总是让人怀念。

  新街口被称为“中华第一商圈”。1929年,这里就被规划成商业区,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新街口就率先向现代化迈出了一步。作为南京的象征,孙中山先生威风凛凛的铜像屹立在广场中央,周围分布着德基广场、南京新百等购物场所,同时还有数家报社、戏院、银行等,是个不折不扣的金融中心。论营业额和火爆程度,新街口常年处于北京的王府井和上海的南京路之上,成为中国各大商区之首。

  现代化的城市永远不缺热闹的商业圈,滋养城市的文化空间就显得尤为珍贵。先锋书店作为南京的一张文化名片,已有20余年的历史,在江苏有十几家店面。五台山总店已是南京一道不容错过的文化风景——工业化设计的门脸十分显眼,两旁生长着茂盛的灌木,缓缓的下坡通往藏在山洞里一般的书店。这个隐蔽在城市之下的文化空间,给人们提供了汲取、沉淀或放空的自由。

  南京就是这样一座既古典又时尚、既纯粹又博识的城市。它从不惧怕将经历过的一切展现出来,在博物馆里,也在平凡生活里,既不沉重也不单薄。

多面南京
三去东营看槐林(行天下)
走好农旅融合路
瑶里“慢”时光
责编:尹 婕 邮箱:rmrbyinji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