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6月25日 星期二

马鞍山

刷新一江两岸生态颜值

杜维斌 陈邦兵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6月25日   第 08 版)

  江苏水乡兴化的村民在打捞水草,净化水质。
  杨天民摄

  马鞍山长江大桥。
  资料图片

  马鞍山市制定实施长江东岸综合整治规划,目标是将其打造成城市生态客厅,重塑美丽长江风景线。
  资料图片

  2019年6月,安徽省芜湖市举办首届“十里江湾 水清岸绿”长江放鱼节公益活动。图为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领到投放的鱼苗。
  孙炳春/人民图片

  马鞍山采石矶风光。
  资料图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万里长江浩荡东流,至皖江稍作蛰伏,便一气冲开天门。79.12公里长江岸线给了马鞍山这座城市如画的风景。然而,马鞍山曾经临江不见江,只因长江岸线资源长期被大量非法小选矿、非法码头等占据,一度让美景黯然失色,更危及长江生态健康。近年来,马鞍山通过综合整治水气土,全力修复长江岸线生态,厚植生态底色。同时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倒逼产业转型,全力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铁腕治理下,过去的“环境洼地”变成今天的“生态福地”,一江两岸正不断刷新生态颜值。

  

  喧嚣渔港还一江碧水

  长江安徽马鞍山段薛家洼渔民张强最近异常忙碌。不过,他忙的不是出江打鱼,而是搬家上岸。

  薛家洼,万里长江奔腾到此流速放缓,长期以来逐渐成了渔民、渔船聚集地。然而,不管是打鱼,还是船上生活,都对长江水体造成了不小的污染,“禁捕”已是大势所趋。

  张强在当地一家房地产公司找到了一份销售的工作,对上岸后的新生活充满了期待:“政府不但发过渡补助,还为渔民代缴养老保险,住房、医疗、孩子上学也都有保障,大家自然愿意上岸”。

  截至今年5月30日,薛家洼水域57户229名渔民全部上岸,告别了“水上漂”生活,他们的渔船也全部被拆解。昔日的喧嚣渔港,今朝还一江碧水。

  渔民退捕转产只是马鞍山大力实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

  位于长江东岸的采石矶,绝壁临江,风光秀美。采石矶脚下有处叫陈家圩的地方,绿草茵茵,江波浩淼。但在两年前,这片长江岸线却是迥然不同的景象:非法码头、砂场聚集,垃圾遍地,违建滋生。2017年4月,马鞍山市雨山区开展专项整治。半年时间,24家非法码头、砂场全部取缔拆除。同时开展岸线恢复,覆土添绿。

  “虽然住在长江边,但以前很少去江边游玩,全是码头和砂场,太脏了。现在大伙就喜欢去江边走走看看,现在的长江边就像公园一样美。”家住雨山区采石街道陈家村的刘红梅说道。

  不光陈家圩,整个长江马鞍山段东岸,颜值也越来越高。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马鞍山市制定实施长江东岸综合整治规划,目标是将其打造成城市生态客厅,重塑美丽长江风景线。

  “两岸青山相对出”,东岸变美了,西岸也一样完成了蜕变。

  拆除非法码头、复绿造林、长江岸线村庄整治……为了长江水常清岸常绿,和县先后拆除3家造船厂、清场37家非法码头,查封22家“散乱污”企业、拆除畜禽养殖场209家,同时复绿造林520多亩。

  如今,行走在和县长江沿岸,宽阔的江面波光潋滟、舟楫穿梭,沿途红叶石楠、柳树、紫薇等绿植生机盎然,一道绿色生态屏障逐渐成形。

  为使长江岸线生态功能得到有效保护,马鞍山市还出台了专项攻坚行动方案,着力构筑1公里、5公里、15公里“三道防线”,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严禁新建工业项目和工业园区;长江干流岸线5公里范围内严控新建重化工、重污染项目,严禁新建布局重化工园区。

  治水清污守护大江清流

  家住马鞍山市雨山河附近的章秀兰老人在这个夏天,终于可以打开窗户通风了。“以前雨山河太臭了,尤其到了夏天,现在政府开始整治河道,水也开始变清了。”章秀兰说。

  站在马鞍山市湖北路与红旗路交叉口向西北望去,经过清淤的雨山河上游段清水潺潺,波光粼粼。就在不久前,这里却是另外一幅景象:作为长江一级支流、主城区主要河道,水底淤泥堆积、水体流动性差、河水发黑变臭,让4.65公里长的雨山河成为一条人人避而远之的“黑臭河”。

  让雨山河重现“碧水长流”。今年4月,雨山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正式拉开帷幕——通过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将雨山河打造成“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滨水生态绿廊,成为百姓“亲之乐之”的景观河。“目前,上游段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等基础性工作已进入尾声,河水水质较治理前得到明显改善。”雨山区区长左年文介绍说,下一步,将通过活水循环、曝气复氧、投放水生植物等方式,进一步改善水质,修复水生态。

  2018年,马鞍山市入选全国首批(20个)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人们以前“绕河走”,如今水环境改善了,变成“沿河走”。

  除了通江河流的整治,马鞍山还通过排污口达标排放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等一系列源头治理工作,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长江马鞍山段水环境质量有效提升,从源头守护长江生态。

  “亩均”标尺提速绿色发展

  因钢兴市,马钢和马鞍山这座城市紧密相融。马钢9号高炉曾是华东地区第一座200立方米以上现代化高炉,2018年4月23日,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部分,这座承载着几代马钢人光荣记忆的功勋炉正式“退役”。而这年,马钢一年就退出炼钢产能128万吨,用3年时间完成了5年的淘汰钢铁落后产能任务。

  旧动能做“减法”,新动能做“加法”。一边是壮士断腕、大刀阔斧淘汰落后产能,另一边是紧锣密鼓加快产线改造,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聚焦高端轮轴、高档板带、精品长材三大系列产品,马钢先后投入29亿元实施了140多项绿色发展项目。截至目前,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已由3年前的597千克标煤下降到576千克标煤。

  以江水为镜,可鉴发展得失。马鞍山市出台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实施办法,树立“亩均论英雄”的理念,以“精耕细作”颠覆“大全重广”,倒逼企业提质增效。通过建立企业亩均效益评价结果和资源要素配置挂钩的长效机制,在能源供给、土地供给、项目建设、金融服务等方面对不同企业实施差别化政策,让“优等生”享受优待,推动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成长、高质量企业集聚。

  亩均效益标尺之下,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不断加快,以智能装备(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三大基地建设为重点,马鞍山市新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漂亮的上扬线。

刷新一江两岸生态颜值
对症下药治“长江病”(新时代新步伐)
守护母亲河
责编:罗 兰 邮箱:dzzb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