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6月25日 星期二

防洪排涝要做好精细化文章(创新茶座)

张建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6月25日   第 05 版)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年来中国城市洪涝灾害频发,覆盖面广,今年入汛以来,多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洪涝灾害损失增大。城市洪涝正在成为影响中国城市公共安全的瓶颈问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引起中国城市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自然条件,暴雨洪水是形成中国城市洪涝的直接原因,中国东中部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暴雨集中,同时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强暴雨增多趋强;二是排涝标准低,中国城市防洪排涝的基础设施薄弱,标准偏低,近年来修订的排水、除涝和防洪标准明显提高,但真正提升能力需要时日;三是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的热岛和雨岛效应增强,加上城镇化发展对下垫面条件的改变特别是对排水排涝系统设施破坏以及河道湖泊、蓄水空间的占用,使得洪涝问题越来越突出;第四是非工程措施薄弱,城市暴雨洪涝监测站点少、手段落后,洪涝灾情信息监测能力弱、时效差,洪涝预警预报能力低、精度差,此外应对突发暴雨的响应和防控水平低等。

  如何应对越来越多的城市洪涝灾害?我认为,城市洪涝防控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自然、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必须做好顶层的科学规划和系统设计工作,同时通过创新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首先,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布局与规模。坚持低影响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遏制城市快速扩张和粗放性发展模式,推进城市水土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精细化管理,增强对洪涝情势变化的适应能力。

  其次,科学构建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处理好城市排水、除涝、防洪三个标准的协调与衔接,优化工程设施布局,推进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精细化管理。在洪涝灾害较为严重的大型城市,通过建设深隧等大型排蓄水和水处理系统,有效缓解洪涝影响。

  再次,加强技术创新和集成,有效提高洪涝预警预报能力。建立基于卫星、遥感、雷达、微波链、无人机、地面雨量站、GNSS网等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监测体系,实现城市暴雨洪涝多源信息融合,研究基于测雨雷达的暴雨短临预报技术,构建城市洪涝全过程精细化模拟与仿真技术、洪涝灾害快速定量评估技术、风险分析与快速应急响应技术和城市洪涝防控智能决策支持技术,强化城市洪涝灾害全过程的管理能力,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形成完整的城市洪涝灾害防控管理体系。

  此外,科学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全国试点城市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形成了示范作用,一方面可减少径流形成,延缓峰现时间,另一方面,通过天然水体和人工湿地建设等自然净化减少水体污染。但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以流域为单元系统治理,尊重自然,避免为了海绵而海绵和零碎化发展等问题。

  (作者为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黑科技让防汛抗洪“更智慧”
防洪排涝要做好精细化文章(创新茶座)
责编:杨俊峰 邮箱:rmrbzgg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