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6月13日 星期四

草木之声 声声不息(永宁阁随笔)

何欣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6月13日   第 11 版)

  如果植物会说话,它们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那是关于农时的悄悄絮语。2000多年前,先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中参人和”,总结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自此播下中国农耕文明和园艺文化的种子。春秋代序,以生生不息。千百年来,中国人因循节气规律、参照植物生长,芒种插秧、秋分收割,度过了漫长的农耕时代。天象以无生命的形式告诉人们季节更迭,而植物则以葳蕤摇曳的身姿向人们传达着同样的讯号,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人时间观形成的基础。植物,虽不能语,却处处向人们传达着智慧之音。

  那是代人吐露的脉脉情愫。“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传诵千年的《诗经》中蕴藏了300多种植物,而这只是植物为增彩中国文化埋下的小小伏笔。《楚辞》中香草美人的引类譬喻传统将植物视作光明美好的象征,是逆旅中诗人寄予希望的光明所在。古往今来,文人雅士咏草木以明志,歌花草以抒怀,柳枝是依依惜别,海棠是吉祥美满。从蒹葭苍苍到绿肥红瘦,植物承载着中国人的纷繁情愫与美学追求。植物通过诗人之笔,画家之手,向人们倾诉着生命的秘语。

  那是用自己奏出的动人乐章。“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在植物演奏的乐曲中,人们感受着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与律动之美。竹海听涛,林间听雨,植物的声音无处不在,每一片叶芽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很多人小时候都吹过柳哨,摘下一片嫩嫩的柳叶,便有了最简单的乐器,从口齿间传出的植物之声宛如天籁。中国古代的丝竹管弦,也大多从植物取材。如果没有它们,又何来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之音,又何来白居易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又何来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

  如果植物会说话,我想它会告诉人们,它是地球和人类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草木无言,却始终陪伴你我身旁,在四季更迭间,述说着生命的希望。草木之声,“声声”不息。

海定波宁 甬通天下
草木之声 声声不息(永宁阁随笔)
童话甲居藏寨
草原上的云彩
责编:刘发为 邮箱:rmrblyt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