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6月11日 星期二

挂在墙上的世界花园

□周 缘 邹雅婷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6月11日   第 07 版)

  “世界的花园:民族与文化的融合”展览现场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供图

  层层叠叠的大红色花瓣簇拥着金黄的花蕊,手掌般的叶片上细小的纹路与褶皱清晰可见。画作下方的介绍文字写道:“牡丹能活到百岁之久,象征着荣华富贵、百年好合、幸福美满……尽管不是官方规定的国花,但它一定是中国最受喜爱的花卉。”

  玛丽亚姆·纳杰德作品展“世界的花园:民族与文化的融合”日前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包括76幅绘画作品,通过不同国家的国花来反映世界文明的丰富多彩。

  走进展厅,仿佛进入了一片姹紫嫣红的美丽花园。艺术家用画笔描绘出各国的代表性花卉,其中既有荷兰的郁金香、日本的樱花等家喻户晓的名花,又有巴西的黄花风铃木、挪威的子夜虎耳草、不丹的蓝花绿绒蒿等不为人熟知的奇花异草。多彩的花卉展现出不同文化的特点,同时也蕴藏着许多共通的含义,如希望、成长、活力、团结、关爱等。有意思的是,一些看似文化差异巨大的国家,却选择同一种花卉作为国花。比如玫瑰就是伊朗、伊拉克、卢森堡、英格兰、美国等国家共同的国花。

  “我想收集世界各国的国花,梳理各国文化所蕴含的一致性,以此来描述民族的融合,而不是强调边界和种族。”玛丽亚姆·纳杰德如是说。纳杰德1965年生于伊朗,之后移居比利时。作为一个从小就离开家乡的移民,她的作品关注女性自由、难民问题和移民危机等主题,呈现出文化的差异与对话。此次展览中,她以艺术的形式勾画她的理想之境。大型画作《宏伟花束》将各国国花聚集在一起,寄托着“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愿景。

  展厅中点缀着一些花卉纹样的明清瓷器,与画作相映成趣。两件牡丹纹饰的瓷器与艺术家所绘的中国牡丹共置一室,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北大赛克勒博物馆工作人员赵毓表示,布展时特意挑选这些馆藏瓷器作为辅助展品,意在营造隔空对话的氛围,体现古代文物与当代艺术作品相通、共生的和谐关系。

  北大赛克勒博物馆自2013年起承办“吉莉安·赛克勒女爵士国际艺术家展览项目”,将国际上有才华的艺术家引荐到国内,为观众与作品创造一个开放的对话空间。项目负责人及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米格尔·贝纳维德斯表示,之所以选择“世界的花园:民族与文化的融合”作为本次展览的主题,是因为这是当下世界最需要的主题。“对彼此的文化保持欣赏与尊重,正是‘吉莉安·赛克勒女爵士国际艺术家展览项目’一直以来所恪守的宗旨。”

阜新打造八千年文化长廊
常天平:塑出临夏风物人情(匠心)
挂在墙上的世界花园
责编:邹雅婷 邮箱:zytbb20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