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还是不对。”耳边是汽车发动机的轰鸣,眼前屏幕里是不断变换的波形。王桢瞥了一眼时间,深吸一口气,埋头继续排查汽车故障。
这里是重庆,“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的现场。21岁的重庆小伙儿王桢正在参与“汽车技术”项目的比赛。
5月26日至31日,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698名选手,聚在山城赛技能。除了“汽车技术”之外,还有电子技术、水处理技术、货运代理、砌筑、电气装置、精细木工、油漆与装饰、管道与制暖、信息网络布线、时装技术、花艺、烘焙、美容、烹饪、美发、健康和社会照护、餐厅服务等17个项目。
人气高,难度高
场馆一侧,俄罗斯姑娘米兰娜·米歇耶娃看着快要成型的男士古典发型,长呼一口气,嘴角微微上翘。她一手捋起一小撮头发丝,一手持小剪刀做着细微的精修。
米兰娜·米歇耶娃的比赛项目是美发。选手们既要把头模当客户一样提供细致服务,还要在细微处与对手比拼。整体印象是否协调、吹风的造型有没有瑕疵、头发厚度是否均匀、色调过度自不自然……一处不慎,就可能导致败北。
极具观赏性的技能比赛,吸引了许多观众来开眼界。还有不少公司派人观赛甚至现场挖人。28日、29日两天比赛和展览期间,观众共计4.3万人。
烹饪项目是人气最高的比赛,也是参赛地区最多的项目之一,现场早早就被观众们围成一团。重庆市商务高级技工学校的200多名学生来到现场观摩。“大开眼界,学到很多。做烹饪不能完全照本宣科,既要耐心,更要细心、专心。”一名学生感慨说。
不只是看个热闹,技能比赛的技术含量可不低。比如精细木工项目,在11个小时内,选手要想尽一切办法,使用多种式样的榫卯接头,完成一个木罩般的复杂结构。精细木工考验的就是精细度。据介绍,成败可能就在0.03毫米内。
互访中彼此提升
对于18岁的米兰娜·米歇耶娃来说,这次比赛更像是一次“技能交流”。已经学习3年美发的她,被老师推荐来重庆参赛,而这也是她第一次来中国。
“我们在美发领域跟俄罗斯的交流特别多。”吉正龙介绍说。他是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美发项目的专家组长,还是重庆这场比赛的副裁判长。“以前技能人才都是‘关门’培养,现在我们越来越重视走出去。”吉正龙说,前几年,俄罗斯美发项目国家队主动到重庆交流。而后,重庆也派出美发师去俄罗斯学习。你来我往,技能在相互切磋中逐步提升。
“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模式也在技能交流中有所显现。
王桢的本职工作是重庆长安汽车的一名电气调试工。“本以为要天天在车间里埋头苦干,没想到出国的机会还很多。”王桢说,去年,卖到越南河内的一台越野车无法发动,当地解决不了,把王桢请去做技术支持。没过多久,他又被派去马来西亚,给当地经销商上了为期一周的培训课。
“请进来”也“走出去”
近年来,技能人才越来越受重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之间,技能活动与技能人才的交流也越发频繁。为了促进技能领域的交流长期良性运行,“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应运而生。
“通过举办技能大赛,我们希望能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民心互通,发展互促。”重庆市人力社保局政策研究处处长刘青青介绍说。“请进来”,也“走出去”。5月29日,57家国内外合作单位在比赛期间签署42份协议,将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等方面展开合作。
“很开心与重庆五一技师学院签约合作。”澳大利亚联邦大学海外招生部负责人Paula Allen介绍说,早在2016年,该校就与重庆五一技师学院有联系,43名重庆学生到澳大利亚联邦大学学习,而且都获得了欧盟认可的欧洲二级汽车维修服务证书。
比赛结束,王桢和米兰娜都获得了金牌,两个年轻人高兴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