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6月01日 星期六

儿童戏剧——

不是儿戏,是安放儿童心灵的地方(独家)

□ 郑 娜 周 缘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6月01日   第 07 版)

  中国儿艺剧目《小吉普·变变变》

  5月26日,一个普通周日的下午,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以下简称中国儿艺)的小广场上满是孩子们的笑声,一批观众刚刚走入大剧场中《时间森林》的异想世界,另一批看完《小吉普·变变变》的观众就离开了小剧场。意犹未尽的孩子们抱着红色吉普车的毛绒玩具,用剧中的方式欢快道别:“再见,小吉普。”

  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天中,北京在售的48部话剧、歌剧、音乐剧演出里有14部儿童剧,占比29%,越来越多的儿童剧进入到家长与孩子的生活中。

  亲子市场的新蓝海

  带孩子看儿童剧,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会长、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告诉记者,3年来,中国儿艺每年演出都超过600场,观众在30万至40万左右。在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的38家会员单位中,许多院团每年演出场次也都超过300场。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儿童剧演出场次为1.85万场,较2013年上涨50.41%,票房收入7.40亿元,上升80%以上。到2017年,儿童剧共演出2.14万场,观众人数达331.70万,票房收入超过10亿元。

  显而易见,儿童剧正在成为演出市场回报最好的戏剧种类,亲子市场中的新蓝海。文化消费的活跃、二孩政策的开放、学校与家长对孩子艺术教育的重视,使得近年来的儿童剧市场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态势。

  尹晓东说:“以前我们排了一部新戏,需要和学校去谈,请他们包场观看。现在学校会主动找上门来,和我们协调时间。有时候还不一定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对儿童剧需求的不断走强,给剧院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2015年文化部第一次对九大直属艺术院团试行包含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管理改革情况在内的整体绩效评估时,中国儿艺排在第六名,而到2018年,其名次已经上升至第一位。

  活跃的市场也深刻影响着儿童剧本身的发展和受众。据尹晓东介绍,以前中国儿童剧是没有年龄层的细分的,但随着市场变化,近几年中国儿童剧也开始有了年龄分层,出现了针对婴幼儿、学龄前、中小学生等不同年龄段的细分。因为市场变大,观众也能欣赏到更多的外国儿童剧。戏剧真正为孩子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

  准入门槛并不低

  “现在市场总的来说是向上向好的。很多专业人士和真正爱孩子、关心孩子的人加入这个队伍,这是好现象。”中国儿艺副院长、剧作家冯俐表示。

  然而,在繁荣的背后,儿童剧市场也面临着准入门槛低的误读以及演出主体混乱、剧目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很多没有相关知识素养和技术储备的人,只是因为看好这个市场而进入。”冯俐尖锐地指出。

  据尹晓东介绍,目前国内儿童剧创作和演出主体可以分为几块:一是国有儿童艺术院团,二是与儿童艺术院团合为一体的话剧院团,三是民营机构。“有一些民营机构积累了不少经验,已经走上专业化的道路,但还有大量创作和演出机构是不专业的。”尹晓东表示,儿童剧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准入门槛低的戏剧类型。“一个民营机构想去排一部芭蕾舞剧、一部歌剧,不太可能。但是排儿童剧,他们觉得太小儿科,太简单了。”

  儿童剧真的是“小儿科”吗?

  专注于亲子演出的浙江大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尤兴华坚决反对这种观点,他认为绝不能因为作品面向孩子就放低标准。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以下简称中福会儿艺)院长蔡金萍也严肃地指出:“儿童剧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演的。”

  上世纪70年代,蔡金萍曾在中福会儿艺自办的学馆中跟着表演学院、舞蹈学院、杂技团、京昆剧团的老师上课,接受了5年的扎实训练。她记得有一次上海人艺的老师看到他们演出时说:我们剧院的戏你们儿艺的演员能演,你们的戏我们还真演不了。

  中福会儿艺老院长任德耀曾对蔡金萍讲:“儿童戏剧不是小儿科。相反,儿童戏剧工作者就像儿童医院的全科大夫一样,不仅要有高深的基本功,还要有爱心和奉献精神。”冯俐对此也深有同感。在她看来,儿童戏剧工作者的门槛不仅不低,而且很高——需要对少年儿童的深入研究和认识,需要母亲般的爱心和对弱小人群、人类未来的责任心,需要最细腻的情感、最飞扬的想象力和最博大的情怀。

  “儿童剧绝对不是儿戏,剧场也不是游乐场。剧场是培养孩子们去欣赏美、甚至创造美的场所。”尹晓东如是说。

  好的儿童剧能影响孩子一生

  “一部优秀的儿童剧能影响孩子一生。”这句标语,挂在中国儿艺剧场显眼的位置上。

  什么样才是好的儿童剧?尹晓东认为,一部好的儿童剧要传递出真善美。蔡金萍认为,一部好的儿童剧是思想性、艺术性、童趣性的结合。冯俐认为,衡量一部好的儿童剧的标准,除了与成人戏剧一样之外,还多了一重标准,那就是要能关照到孩子们成长过程的心智需求。

  现在儿童剧演出市场能达到这些标准的有多少呢?

  北京市民刘女士是一位三岁半孩子的妈妈,虽然平时常带孩子去看儿童剧,每次也都精挑细选,但她坦言没少“踩过雷”,遇到过几部劣质的童话人偶剧,服道化辣眼睛,表演浮夸,台词无聊,“对孩子的审美不是引导建设而是连根摧毁”。

  类似这种情况,正是冯俐所担忧的。曾经有孩子跟她抱怨过看到的一些儿童剧有多荒唐、多令人烦躁。这些剧目“只是贴上儿童剧的标签,但故事结构是混乱的,人物是模糊的,根本不能形成真正的戏剧艺术,造成了孩子和家长对戏剧、对剧场、对美的误读、厌恶和逆反”。

  不仅如此,蔡金萍还观察到,当下一些所谓的儿童剧不仅不知所云,还把票价卖得很高,演出结束后和小观众搞互动,还以各种名义收费。“这种唯利是图的做法,对来之不易的繁荣的儿童剧市场来说,是一种伤害。”尹晓东严厉批评。

  针对种种乱象,尹晓东建议家长们在选择儿童剧时要多做一些功课,选择值得信赖的戏剧机构,了解作品的故事内容和表现手法,让孩子们在合适的年龄与合适的剧目相遇。蔡金萍呼吁有关部门能够成立一个审查机构,最起码设立一个准入门槛,避免粗制滥造的剧目毒害孩子的心灵。

  “戏剧也好、文学也好,是安放心灵的地方,这个地方只有做好了,才能构成我们的精神家园。”冯俐说。对于已经进入和想进入儿童剧市场的从业者,冯俐建议,要更多地走近孩子,发现孩子,真正用心为孩子献上更多优秀的儿童剧剧目。

不是儿戏,是安放儿童心灵的地方(独家)
展现美好未来
共绘“美丽世界”
把脉音乐教育“快乐学习”
倡导健康生活
首都演艺人才论坛交流“人才经”
“艺海问道”论“高峰”
《经典咏流传》同名新书发布
责编:郑 娜 邮箱:zhengna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