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5月25日 星期六

他晚年喜欢看“大陆寻奇”节目

——探访李国鼎先生故居

本报记者 柴逸扉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5月25日   第 04 版)

  李国鼎故居外景

  泰安街,位于台北市中正区,这里楼房密度低、街道恬静、绿化好,可谓“闹中取静”。在泰安街2巷,一处日式风格的小院引起了记者的关注,虽然它外观简朴低调,却曾住过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被岛内誉为台湾“科技之父”的李国鼎先生。

  李国鼎1910年出生于江苏南京,年轻时就读南京的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深造。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秉持着“科学报国”的理念,他不计个人名利,毅然回国,参与实业建设。1948年,李国鼎赴台工作。1953年起,他先后担任台当局“经济安定委员会委员”、“经济部长”、“财政部长”、“行政院政务委员”,推动台湾两次产业转型,规划并成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助力台湾的电子信息工业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别看李国鼎是个‘大官儿’,可这家里却很简朴。”在志工的带领下,记者开始了故居的参访之旅。负责导览的志工说,1972年,李国鼎就任“财政部长”后入住于此,直至辞世。从客厅到厨房再到餐厅、书房,一路参观下来,许多细节都让记者感受到李国鼎的清廉与节俭:餐厅内的6张木制椅子,有好几张骨架已脱落,却用塑胶绳捆绑后继续使用;李国鼎的公文包一用就是30多年,外表早已显得斑驳……最让记者印象深刻的,便是他儿子李永昌先生房间里满墙壁的火柴盒:每次出差,李国鼎都会带回一盒当地饭店里的火柴盒,作为儿子的礼物。

  “虽然李国鼎先生只给自己儿子送火柴盒,但是他却会给台湾的工商业者带有分量的礼物。”顺着志工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房中的书柜上摆放着一排精致的娃娃玩偶。“它们都是李先生在所在国家和地区出差时买的,买了之后他会交给台湾的厂商,请他们研究如何让台湾也能生产出有特色、受消费者欢迎的玩偶,从而增加台湾制造业的竞争力,实现‘出口创汇’。”这位志工说,李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随时处在工作状态的人,脑子里想的都是工作,就连打高尔夫球也不例外。

  虽然李国鼎生活朴素,家中设备一切从简,但电视和收音机却随处可见。志工告诉记者,李先生是一位很关心时事的人,他希望保持和外界的接触,不断学习新事物。“除了新闻,他晚年也很喜欢看‘大陆寻奇’的节目,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慰藉乡愁。”

  1993年,应世界银行邀请,李国鼎回到大陆参加会议,并和时任中共中央领导人就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与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等问题进行沟通。此后,李国鼎多次访问南京大学及东南大学(其前身均为中央大学),将一生的论著捐赠给母校,为学校的经济学研究尽心竭力。当东南大学教授赴台向他请教南京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道路时,李国鼎不厌其烦,详细介绍了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

  2001年5月,李国鼎去世。时任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发去唁电时说:“李国鼎先生为台湾经济科技发展贡献良多,关心国家统一,致力于两岸经济与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对国鼎先生逝世深为悼念。”而后,李国鼎的骨灰安葬于南京,落叶归根。

  李国鼎先生过世后,他的风范始终令人怀念。李国鼎故居2003年被定为台北市定古迹。2011年,台湾“中央大学”宣布,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编号23961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Likwohting”(李国鼎),彰显他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卓越贡献。

  在两岸交流方面,以李国鼎命名的台湾财团法人李国鼎科技发展基金会持续不断地开展与大陆在科技经济领域的交流合作,例如李国鼎论坛多次在南京、台北两地轮流举办。 

  (本报台北电)

贝聿铭的两岸四地情缘
港人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声音)
图片报道
他晚年喜欢看“大陆寻奇”节目
责编:任成琦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