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5月13日 星期一

五四风骨九江魂

胡晓林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5月13日   第 12 版)

  江西九江长江大桥
  来自网络

  “我为庐山人,幼读白鹿洞。塾师喜李白,诗句教我诵。”1890年10月17日,中国民主革命先驱、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九三学社创始人许德珩在江西庐山的沈家冲诞生。人杰地灵,秀美庐山孕育了许德珩的风骨与精神,也因许德珩增添了传奇色彩与光辉。

  生长九江

  许德珩的家乡沈家冲,相传乃天鹅抱蛋风水宝地。他的故居是三进大屋,有大小房子108间,大小天井24口,门前有一高大门楼。许德珩在这里整整生活了24年。

  为追求民主科学,许德珩发奋读书,从九江中学堂(九江职业大学前身)考入北京大学,再到法国勤工俭学,追寻救国救民的实践真理。离开故乡后,许德珩曾四次回到故乡:第一次,1916年3月,他父亲许鸿胪病故,奔丧;第二次,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赴法国勤工俭学,出国前回家探母;第三次,1929年9月29日,许母逝世,再次奔丧;第四次,1955年,许德珩最后一次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居地。此次回乡,他的心情格外激荡。1938年,日军侵占九江,血洗沈家冲,许家老屋被焚毁殆尽。面对满目疮痕,既让他痛心不已,又激发他为祖国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效力的决心。

  起草五四宣言

  1915年初,许德珩考入北京大学,自此以后,追求民主与科学的他,书写了一部不平凡的人生华章。这其中,起草《五四宣言》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1919年5月3日晚7时,北京大学及十几所学校的1000多名学生代表,在北京大学北河沿法科礼堂集会。大会推举廖书仓为主席,黄日葵、孟寿椿记录,许德珩起草宣言。宣言热血激昂:“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国同胞处其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此强暴之欺凌我、压迫我、奴隶我、牛马我,而不做万死一生之呼救乎。”

  5月4日,学生游行正式开始,到达赵家楼时,胡同口已被军警封住。愤怒的学生们冲进曹宅,寻卖国贼不见,随之火烧赵家楼。

  待到警察总监率大批军警赶到,大多数学生已在大火中撤离,正在维持秩序的许德珩与易克嶷等32位同学却被军警野蛮拘捕入狱。在狱中,许德珩慷慨写道:“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救国自千秋。”

  从沈家冲走出来的青年学子许德珩,被历史推到了民族救亡的前沿,成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一代杰出典范。

  心怀桑梓 清正廉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许德珩历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无论是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他都忠心耿耿。关心家乡建设,他为九江长江大桥复工兴建倾力作为。

  而从一次又一次与许德珩先生的后代亲人接触中,我更了解到许老所留下来的精神财富。

  1955年,许德珩回到九江。他非常怀念家乡的旧居,想回沈家冲追念先辈。可当时公路不通,汽车无法行驶,步行也较困难,有人提出让许老坐轿。但是,许老坚持不坐轿,不搞特殊化,最终骑水牛跋山涉水去老家虞家河乡沈家冲看望故居和祖坟,尽到了对先辈们的孝心。

  清正廉洁是他的本色,尽管许德珩身居高位,但他从不为子女谋官挑位,形成了严律的家风。长子许建国生活在九江,从事普通工作。他每次去北京看望父亲许德珩,许老一见面就问,这次来北京请假了没有,批准了几天,不能超假。接着说,他的公车不能私用,要想在北京玩玩就坐公交车,这是国家规定的,要遵守。这种清正廉洁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真正典范。

  当我再一次来到许德珩的家乡追思,回望许德珩波澜壮阔的人生轨迹时,他那爱国、民主、科学的追求,犹如魂脉,震撼人心。

五四风骨九江魂
白沙彝乡风情美
北京初识二月兰
云南打造“网红”高速路服务区
责编:何欣禹 邮箱:hwbrmrb@163.com